花非花月夜 作品

第一百二十七章: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儒家

   

   

   

   前些年胡人入侵燕國,燕國北境二十萬生民遭難,最終是燕國各地合力才能驅逐胡人入侵。

   

   

   

   若是人人貴己、重生,那麼北境的二十萬生民如何能在天地之間生存下來呢?

   

   

   

   北境之民想要貴己、重生,恐怕最好的辦法就是南遷,離開自己的故鄉,那樣就不用直面胡人的刀鋒。

   

   

   

   若是北境之民不離開土地,燕國薊城之南的子民貴己,那麼北境的生民就不能保存自己的性命。

   

   

   

   難道他們只能白白的死去嗎?

   

   

   

   還是你要將貴己和重生推廣到胡人之中?

   

   

   

   夷狄暴也,不可受聖人之道。”

   

   

   

   這犀利的一問,讓墨者的眼神都亮了起來,楊朱將人拆解成個體,那麼就必然面對一個問題,沒有組織,要如何對抗有組織的蠻夷!

   

   

   

   你要人人貴生,人人貴己,那麼伱就要獨自面對這天下之間的洶洶之勢,因為面對胡人是可能要死人的。

   

   

   

   你燕國人有危險,和我齊國人、洛國人有什麼關係呢?

   

   

   

   我要貴己、我要重生,我不貪圖你的好處,但是你的危險你也自己應付!

   

   

   

   到底要不要去幫助和自己不相識的人呢?

   

   

   

   陽勝感覺自己從楊朱的理論之中,反而悟出了兼愛之中的道理,他有些激動的戰慄道:“昔年齊桓公稱霸天下之時,以齊國之兵相助燕國。

   

   

   

   若是依照你的貴己之論,想必這是錯誤的。

   

   

   

   但在諸夏大戰時,燕國抵擋北方胡人,使齊國能夠傾國而出,而免遭胡人的侵害,這不得不說是昔年存續燕國的功勞。

   

   

   

   齊人幫助燕人,最終讓齊人存活下來。

   

   

   

   這說明只有兼愛天下,人人互助,才能以天下之力救一人,才能在己身遇到危險之時,最終救己!

   

   

   

   兼愛就是貴己,兼愛就是重生!”

   

   

   

   洛懷臣坐在陽勝身旁,有些詫異的望著他,實在是沒想到陽勝竟然推導出了這麼一套邏輯,直接將楊朱理論的根都刨了,這也太秀了。

   

   

   

   儒家聽著陽勝的發問,只感覺頭皮發麻,這種詭異的邏輯,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但是說不出來,這就是之前儒家面對墨家的感受,現在輪到道家楊朱了。

   

   

   

   楊朱同樣深深地皺起了眉頭,諸子百家的理論誕生的時候都是為了解決諸夏列國內部的事務,但不論是老子、還是孔子,從他們進入守藏室之後,視野的範圍就會不可避免的擴大。

   

   

   

   墨子同樣如此,最大的區別就是典籍之中開始帶上了大量關於夏夷之間的論述,這就是陽勝為什麼會直接夷狄來對楊朱進行打擊的原因。

   

   

   

   楊朱思索一番道:“墨者兼愛,是損身利人,墨子前往吳國阻擋攻楚,若是直接死在吳國之中,那麼萬事皆休,所以兼愛不是貴己重生,陽勝子你錯了。”

   

   

   

   楊朱是為了駁斥墨家,陽勝已經陷入自己的邏輯之中,同時開始思索,但是兩人都未曾見到旁邊的儒生已經激動不能制了。

   

   

   

   陽勝的理論沒問題,只不過墨家兼愛不行,但是儒家有差別的愛,同樣可以達到統合天下的效果啊!

   

   

   

   儒生們回想著上古聖王和當世的霸主,都是九合諸侯、一匡天下,又想起夏夷之辨,隱隱約約之間似乎找到了某種一統的理論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