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泡茶加冰 作品

第283章 氣候週轉與紅丸

最大的因素就是氣候正式開始大升溫,唐朝時的平均溫度比我們現在還要高上大約一點五攝氏度,比漢末高了兩度左右。

氣候對於民生有最直觀的影響,而民生的好壞同樣也決定著封建王朝的命運,這裡放個比較一目瞭然的圖對比一下。

這幅圖中間是溫度變化指數最為直觀。

最上方蘊含了三個指數,即農牧交錯帶的緯度變化、各個年代的米價指數變化、以及發生戰爭的次數。

這個相較來說應該也不難理解,因為古代最大規模的戰爭就是農牧之爭,這種戰爭直接關係著民生情況。

從中不難看出,隨著兩晉南北朝的大寒冷結束,農牧交錯帶開始北移,胡人被擊退後民生得以穩步發展,百姓的生活成本逐年降低,而且適宜的氣候也使得旱澇災害減少,

而且寒冷退去,也使得傷寒疫病失去了紮根的土壤,畢竟氣候已經夠熱了,根本不需要五石散來刺激身體發熱。

並且隨著氣溫回升,古中國也重新開始大一統,隋文帝重新開始提倡儒學治國。

隋朝時的儒家雖然沒有漢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那樣風光,但依然還是主流大家。

在儒家文化目光的審視下,動不動就裸奔的“魏晉名士”風度就顯得非常不合時宜。

而且唐代以後,傳入中國的棉花開始大放異彩,棉布的成本相較來說更低,禦寒效果也更好。

種種因素疊加之下,如漢末那般的大規模傷寒疫病也失去了絕大多數的紮根土壤,五石散在民間的風行也就此中止。

不過五石散在權貴階層並未徹底消失,宋朝人根據唐代對乳石的研究,將五石散的配方做了毒性更低的改進。

只不過大明時候玩兒了個大的,在原有的基礎上,加入了雄蠶蛾、尿粉、童女月事水、紅鉛,製成了皇家特供的著名春藥“紅丸”。

而再聯繫到大明皇帝那些莫名其妙的壽命,這紅丸的效果嘛……】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