鯨魚禪師 作品

433 從研討會到分贓大會

張浩南的發言很狂,但是兩江省省內的工商業代表,都沒有人懷疑他的財力,他說要投四百個億,那就是有,不用懷疑。

但是外省不知道底細和“沙城食品”特殊構成的,就會覺得這小子什麼來頭,敢這麼狗叫?

不過國家科教領導小組副組長聽得卻津津有味,他覺得挺有意思的,央媒只是記錄,並不報道,見報也不會把張浩南的狗叫聲傳達出去。

提問環節,“幻想”公司一起的學部院士賀福帛率先提問:“張總,我有一個疑問,關於未來十年的液晶面板進口數量,真的會達到平均每年七百億美刀規模嗎?如果是,是基於什麼來判斷的呢?”

“這一點是根據我的個人行業數據大模型,涉及到我的商業邏輯機密,所以無可奉告。”

“……”

賀福帛一臉懵逼,愣了好了一會兒,然後才問道,“那這豈不是有拍腦袋嫌疑?不用數據說話,怎麼讓人信服呢?”

“憑我個人的商業履歷,我兩年資產規模膨脹到十位數,我在商業投資上的記錄是零失敗,每一樣都是九位數的行業產值,並且都是民營企業同類相關中前三。”

“……”

“除此之外,我跟海外國際貿易商的合作,目前也是百分百成功率,平均每個項目產值都在一億歐元以上,從商業發展和投資角度來看,我的直覺比任何一份五年以下行業調查報告都有說服力,價值也更高。”

“……”

“並且如有必要,我個人可以承擔四十億投資金額,順帶一提,我還是‘大橋農村銀行’的獨立發起人,如果要增加投資金額,只要省府同意,在政策上允許通融,那麼僅從姑蘇、梁溪兩市籌措民間資本,也可以達到百億規模。所以這次會議雖然討論的是液晶面板生產線收購問題,但對我個人而言,金額和市場太小,不足以吸引我,唯有整個國產液晶面板大市場,才能打動我的投資意願。”

“……”

這次不僅僅是賀福帛一臉懵逼,所有旁聽的產業技術相關方代表都有點懵,這傢伙什麼來頭?

敢在這裡吹牛逼?

然而一看兩江省的工商業代表,甭管國資民資,都是一臉淡定。

對,沒錯,張老闆就是這個叼樣,對味兒。

安獨秀更是當場挺直了身板,下巴微微揚起:名師出高徒啊。

政務院的人也是見多識廣,比張浩南還要狂的比比皆是,只是像張浩南這樣野路子瘋狂崛起的,十分少見。

“順帶一提,我對前兩次會議是非常不滿的,這種冗長又無聊的討論完全沒有必要,像液晶面板這樣的應用型科技產業,根本不需要思考,就應該調集資金,給予政策,產學研一體化,十年之後,一年就能賺回過去十年的投入。所以,如果今天這次會議依然拖拖拉拉,我將退出接下來的所有會議,並且建議兩江省政府,直接跟現代公司接觸。五點五億美刀的採購,我不感興趣,但是五千億的大市場,我很有興趣。”

“……”

“……”

“……”

這、這不合適吧?這麼說話是不是太不講場合,不講政治了一些?

但是張浩南還真就可以這麼說話,因為他是學生代表……

學生這個群體,說什麼都可以,只要不跑去跟工農打成一片,愛咋咋。

知識分子脫離基層,那就是傳聲筒復讀機工具人,一旦下沉到基層,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所以張浩南現在這麼狗叫,其實一點問題都沒有。

原本兩江省的工商業代表以為今天也就是個垃圾時間,但沒想到張老闆豪橫啊,跳出來一通狗叫,竟是把他們心思全都勾了起來。

毗陵、建康的鋼鐵廠副總率先提問,這是傳統行業巨頭三次會議以來第一次發聲。

“張總,這個什麼面板,將來全國大市場總規模,大概有多少?”

“五六千億肯定有的。”

“多少年達到呢?”

“十到二十年左右吧。”

其實張浩南所有數據都是鬼扯,張口就來的那種,但是這活兒怎麼說呢,你不先語不驚人死不休,騙不來“錢”。

“錢”可以是現金,也可以是政策,也可以是人情,甚至可以是市場未來預期,具體形式並不固定。

“張老闆要是你來投,大概會出多少鈔票?”

這次開口的,是梁溪特鋼的副總,跟張浩南也算是老相識了,偶爾在姑蘇、建康開會,也會碰個頭,並且張浩南的農機廠,還採購了大量的梁溪特鋼所產零配件,有生意上的往來。

“政府要是沒動力,我個人就去說服沙城市政府,四百億拿不出,兩三百億總歸要的。”

“分期投入?”

“第一期投個十億八億總歸要的啊,吳總,你們公司要是有興趣,我看可以談一談。大家一道湊個兩百億,直接就是全國第一,管他孃的京城七七四廠主動不主動,懶得跟他們煩。”

坐位子上的七七四廠代表臉都綠了,趕緊道:“張總,我們可沒有說不想弄啊,這不是等著討論嘛。”

“討論個鳥,討論來討論去,又是開會又是研討的,就你們這辦事效率,吃屎都趕不上熱乎的,我沒心思跟你們扯來扯去,你痛快點,願意合作現在就出去打電話跟七七四廠管理班子溝通,同意就國慶節之前在建康談判,不同意我們兩江省省內單幹,他媽的幾個億都摳摳搜搜的,能辦成什麼大事。”

“……”

“……”

政務院的人其實很想給領導捂住耳朵,但今天這會議本來就不對外公開,講話都是隨便說的。

跟“幻想”公司一起的賀福帛又開口問道:“現在產業發展還不明朗,張總難道不擔心風險嗎?”

“賀院士,你是玩哲學的,可能不懂我們做生意的心理,要是怕虧本,所以就不做,還想發財?但有兩分勝算,就是十二分的打拼,謀事在人,成事在天啊!”

張浩南將手中發言稿一拍,然後說道,“崇州的唐老闆應該曉得我們做鰻鱺生意的前因後果吧?”

“哈哈哈哈哈哈……張老闆是有一手,路子廣。”

“唐老闆過獎,但大概路數都是差不多的,有大風大浪,所以就不做,那我回家種田好了。我就是不想種田,才出來開廠賺鈔票的,以前本錢小,賺個十幾二十萬就蠻好;後來做大了,就想賺個幾千萬上億;現在本錢特別大,我一百個億的本錢,跑去賺幾個億的利潤,我不如放銀行吃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