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十八章 自然資源的缺少

 
大抵是青少年人的通病,別人稍微吹捧吹捧,就高興得找不著北,什麼話都被套走了。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清澈中透露著愚蠢。

 
趙駿見大家還想繼續聽,就勉為其難道:“那好吧,我就繼續講講,除了我們古代的科學體系沒有形成完整的規範,造成了雖然領先西方文明一千多年,但卻完成不了工業革命之外,還有就是地理環境問題。”

 
“在地理環境上,我們有很大的缺陷。”

 
“加利福尼亞大學教授,歷史學家彭慕蘭就認為中國之所以不能工業革命,在於中國的自然資源分佈不適合有效率地進行開採,同時缺少一些關鍵性資源。”

 
“中國的大型煤礦都沒有分佈在河運路線附近,地理景觀本身阻礙了中國的快速工業化。”

 
“同時中國農業在第一個千年因為占城稻而太過繁榮,出現了一次農業革命,以致沒有對進一步革新的需求。相反,歐洲的起步水平較低,因此有更加強烈的快速發展科技的需要。”

 
“另外工業四大基礎原料:橡膠、鋼鐵、煤炭、石油,又很缺乏。主要是橡膠跟石油,橡膠我們完全沒有,石油一直到五十年代才發現第一個大型油田克拉瑪依油田,到六十年代才發現大慶油田。”

 
“而西方較早地進入殖民時代,通過從南美洲掠奪橡膠,從中亞奪取石油,利用早期積累的原始資本,快速工業化進程。”

 
“所以在自然環境影響下,除非官方人為推動,比如在煤炭、鐵礦產區修建運河,去海外尋找橡膠,從中東得到挖一鏟子就能出來的淺表層石油,有目的地推動工業化發展,否則光憑民間自由市場,是不可能完成工業基礎。”

 
說到這個趙駿自己也比較無奈。

 
其實中國古代的科技不算差,甚至有很多黑科技,領先西方一千年。

 
比如宋朝流行的那種薰香球,裡面的設計居然是陀螺儀。蘇頌製造的水運儀象臺,是世界第一臺機械鐘、第一個天文臺。火器就不用多說了,槍炮鼻祖突火槍。

 
但偏偏缺少了橡膠和石油。

 
橡膠作為密封、減震、緩衝等作用的零件,可以用來當輪胎、機器裡的密封圈、管帶等等,特別是高溫水蒸汽環境下的密封件,尤為重要。

 
蒸汽機和內燃機就非常需要橡膠。

 
石油更是重量級,一直到二十一世紀都是最重要的資源,黴菌為了石油在中東各地四處滋生,可以說是中東亂局的主要因素。

 
然而在古代橡膠只有南美有,中國倒是有石油,可全都是地下石油,大慶油田在距離地表一千三百米深位置。

 
這個位置別說古代,到清末都沒那水準。小日子用最先進的勘探裝備,也就探察到了一千米,離油田還有三百米的距離。

 
所以說雖然中國古代的宋朝、晚明時期,有一定的資本主義萌芽,興許可能誕生資本市場,從而衍生出工業革命。

 
但實際上受限於自然資源,這個可能性依舊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