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七十九章 所見,所聞

翌日清晨,趙駿就整裝待發。

這次他換了衣服。

昨日穿著現代衣服出街,吸引了不少目光。

雖然汴梁有各國來使,奇裝異服也不算少見,但畢竟沒見過穿短袖大褲衩和人字拖的。

頭髮洗乾淨,在清一色扎著頭髮的古人當中,就是怪異的斜劉海模樣。

這反倒是最不引人矚目的東西,因為很多外國人並不像漢人那樣留髮,甚至短髮的也不在少數,如猶太人就把上面剃光,兩鬢留兩個長辮子。

換上一身普通的長衫,趙駿用筆記本自帶的攝像頭打量了一下,覺得很合身。

這些衣服都是昨天曹修派人送過來的,看來他之前就已經對自己的身高體重進行了目量,還算有心。

換上這身衣服出門之後,果然就沒有了昨天那樣的違和感。街面上不時偷看自己的目光也少了許多,自己好像真的融入在大宋裡。

今日他依舊逛了汴梁內城,看遍了內城的每一個角落,有巍峨高聳的七十二樓,有規模龐大的十多家瓦舍,還有五十多家勾欄,雖然沒有進去,但粗略地看了許久。

在內城沒有人鬧事,有的時候也看到酒樓客人之間發生爭吵,但基本上在街上吹一聲哨,馬上就有衙役捕快過來處理情況,也看不到任何囂張跋扈的衙內,這一切都似乎在預示著趙駿心裡想的大宋,或者沒那麼不堪。

等到第五天,趙駿就已經遊遍了整個汴梁內城,閒暇的時候他也會去茶樓喝口茶,聽聽汴梁城裡最近發生的事情,比如哪個高官家裡的趣事,哪位詞人新寫了一首好詞,哪家勾欄又來了一位粉頭。

一切都好像歲月靜好,沒有壓迫,沒有剝削,人人都幸福洋溢,人人都有自己的好生活。哪怕有的時候他也能聽到一些抱怨和嘆氣,但能在高檔酒樓吃飯的人再抱怨身家也不會差。

到第六天,趙駿已經學會了策論格式、詩詞歌賦行文平仄、熟練了毛筆字,同時也能自己寫一篇文字內容略顯古怪的策論出來,《孝經》都快背誦得差不多。

雖說白天大部分時間都在逛街,學習的時候基本都是從下午4點學到晚上9.10點鐘,但他要學習的內容本來就不多,很多東西都記在腦子裡,再加上能考上人大死記硬背的本事不會差到哪裡去,所以進度很快。

這些日子來教學的都是王曾、呂夷簡、晏殊、蔡齊、盛度、宋綬這類考上狀元或者一甲進士的大員,他們對於科舉考試的理解極為高深,有他們的輔助趙駿的學習進度可謂是神速。

只是每次他們在輔導的時候,都會無意間說起一些事情,比如讓他好好學習,爭取科舉考個好名次,或者說他們也有自己的難處,希望他以後進入官場之後,先多瞭解,多去聽,再去下結論之類的話。

趙駿總覺得哪裡不對勁,但又說不上來。

因為對方說的好像也很有道理,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要想改變官場,就要深入瞭解官場。而深入瞭解官場,走科舉之道是必然要走的路,所以自己似乎只能暫時這樣蹉跎。

第六日清晨,趙駿早起又穿上了一身新衣服,就連頭上都戴上了幞頭,畢竟已經三個多月沒剪頭髮,頭髮雖然不夠扎辮子,但也已經很深。

走出門外,周辛等皇城司的察子連忙過來向他請安問早。

趙駿房子裡每天都有三班人把守,二十四小時監控,出門的時候除了狄青幾人隨身保護,還有至少二三十多名察子暗中跟隨,另外有一營駐紮在右廂駐地等候差遣。

跟周辛他們點頭示意之後,趙駿走出屋外。

狄青他們早就已經在等著,互相問早安之後,他就熟門熟路地在清泰街的李記小食店吃了一份早餐,再離開清泰街,一路向著外城的梁門方向而去。

汴梁就像是一個囚籠,最外圍的外城有城牆,裡面的內城也有城牆,之後就是皇宮,一圈一圈,把皇帝圈養在裡面。

而梁門就是內城與外城之間的一道高牆,鎖住的是內城與外城的之間的繁華差異。

不過等趙駿他們走出來的時候,才發現梁門外的坊市繁榮程度雖然比內城差一點,但似乎也差不到哪裡去,只是房屋樣式稍微差了一點。

內城都是高樓,也有白牆灰瓦的院落,而外城則大部分都是白牆灰瓦院落,高樓較少,顯然內城的商業氛圍更加濃郁,主要以娛樂、生活為主,有錢在內城會過得極為舒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