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八十五章 執掌皇城司

從皇宮裡出來,曹修又緊跟在趙駿身上,臉上的表情有點複雜。

上次出來,雖然尊敬趙駿,但主要是看在官家對趙駿的態度上,而不代表那時候自己跟趙駿能扯上什麼關係。

結果才短短二十天,趙駿就變成了自己的直屬上司,並且掌握了皇城司所有生殺大權,控制一切。

趙駿這次進宮,不僅要到了皇城司的令牌,還有隨意進出宮門的令牌以及一道調兵詔令。

宋代軍事制度是由皇帝直接掌握軍隊的建置、調動和指揮大權,樞密院基本上就只有兵籍和虎符,而且也不能違背皇帝拿虎符的權力。

所以實際上虎符都掌握在皇帝手裡,戰時樞密院直接秉承皇帝旨意,負責調動軍隊。從管理全國軍隊的三衙裡面抽取,然後把統軍權力交給武將,開赴前線作戰,造成“兵不識將將不識兵”的局面。

也就是說,只要有皇帝的詔令,基本上趙駿可以隨意調動兵馬。把那些原本就沒有武將統領的士兵,變成自己麾下的人員。

不過他拿的是廂軍調令,也最多調動地方上的廂軍,禁軍的大權還是掌握在趙禎的手裡。

這是趙禎的底線,不可能給他,因此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趙禎雖然給了趙駿很大權限,但只要禁軍在手,最後還是趙禎掌握一切局勢。

只是對於趙駿來說,能在對兵權把控極其病態的宋朝皇帝手裡拿到幾百人到一千多人的地方軍權就已經很不錯了。可以說有了皇城司和廂軍的軍權,至少在地方上他已經可以為所欲為,不需要擔心無名無權的問題。

從皇宮出來後,趙駿就一路在曹修的帶領下到了皇城司的衙門。

皇城司屬於皇宮禁衛之一,“依祖宗法,不隸臺察”,是獨立於諫院和御史臺之外的監察機構。皇宮的禁衛由殿前司管理,而殿前司卻管不到皇城司頭上,他們只對皇帝負責。

因此趙禎雖然把地方廂軍和皇城司給了趙駿,但由於趙禎還掌握著禁軍控制權以及皇宮禁衛的殿前司,所以趙駿依舊威脅不到趙禎頭上。

這也是為什麼他能夠在被狗血淋頭地一頓痛罵後,勉強摳摳搜搜地交出這部分權力的原因之一。

要是趙駿要禁軍和殿前司,恐怕打死趙禎都不會給。

皇城司衙門在東華門旁邊的承天門內,這片區域準確來說並非皇宮,而算是皇宮甕城,衙署南面就是殿前司的禁衛駐地,北面是承天門,東面是東華門,西面是通往宮內的宣佑門。

進入衙署,看到的是略顯老舊的場景,院落還算寬大,裡面還種了一顆大樹,似乎古代的院落都喜歡有幾顆參天大樹,唯獨院子牆體斑駁,長滿了蜘蛛網。

這地方雖然是宋朝的特務機構,但也就是趙匡胤時代還算威風,到了趙光義時代就徹底萎了,再加上衙署經費不足,自然風光不再。

一路上趙駿和曹修問起皇城司的情況,暫時也瞭解了一個大概。

宋初皇城司名叫武德司,勢力遍佈全國。

隨著趙光義時代士大夫越來越強大,對於遍佈全國的這些武德卒地方官員也越來越看不慣。

甚至有地方官抓了武德卒送到中央,並給趙光義上書說:陛下治國不靠天下才俊,而用這種卑鄙小人做耳目,臣覺得你這皇帝當的不行。

於是在地方以及滿朝文官強烈反對下,趙光義做出妥協,把武德司的活動範圍縮小到汴梁城附近,並改名為皇城司,只負責汴梁百姓、官員的情報偵查,不像宋初那邊遍佈全國。

此時皇城司的經費主要來源於趙禎的內帑,下屬部門有探事司和冰井務,探事司就是負責刺探情報,冰井務負責皇宮冰塊存儲,趙駿的藥現在就存儲在冰井務裡。

內部等級上分皇城使、皇城副使各一人,又有勾當、提舉、提點,勾押、押司五人,前行四人、後行六人、勘契官二人,其餘指揮使、都頭以及下面的押班、暗探、察子數千,執掌整個汴梁的刺探活動。

基本上仁宗時期的皇城使和皇城副使都由外戚或者將門充任,比如此時的皇城使是曹修,副使是宋初將領王仁贍的後代王世隆,後來曹修病死,接替者是曹修的三弟曹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