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一百九十二章 人情世故,是張大網

這番評價都不知道是女婿吹岳父,還是事實。

但不管怎麼樣,趙駿也自己查了查這蔣堂,確實沒什麼黑料。而且相信王曾應該也不會看錯人,他說邵必沒問題,那應該是沒問題。

因此就讓蔣堂那邊幫忙查查。

即便查出蔣堂和邵必有問題也無妨,到時候回去找王曾的麻煩就是了。

得到趙駿的承諾,林洙自是大喜過望,拱手說道:“謝知院,下官必定不負知院所託。”

“去吧。”

趙駿揮揮手。

林洙喜滋滋的領著新任務走了。

等他走後,趙駿也沒有太做停留,讓剩餘沒有參與貪腐案的副職官員先暫管壽州公務,自己下令即刻啟程前往杭州。

從壽州去杭州倒也簡單,下蔡縣城外就是淮水,坐船順著淮水一路向東,進入楚州境內。

隨後在楚州,也就是後世淮安市走運河南下,過長江就是江東。

趙駿在四月中旬出發,僅僅五天時間就已經到了揚州,這還是因為春季東南風,逆風航行。若是西南風和西北風加持,史料記載汴梁到揚州也僅僅只需要十二日。

揚州灣頭鎮,由於揚州和真州是漕、鹽運的重要樞紐,真、仁兩朝,每年漕運多達800萬石,佔全國漕運的四分之三。

連淮南東路轉運使、發運使衙門,都置於真州楊子縣,本是趙駿要視察的地點。

但由於趙駿此番南下,主要是處理杭州知州孫沔,不便去揚州和真州,就需要從灣頭鎮直接南下進入長江了,沒有去江都和揚子。

只是之前只會了蔣堂一聲,所以沒想到他帶著淮南東路大小官員已經在灣頭鎮等著。

趙駿沒辦法,就只好下船與他們吃了頓飯。

與會者都是淮南東路大小官員,除了蔣堂以外,還有淮南東路副轉運使、轉運判官、提舉常平使、揚州知州、真州知州、兩地通判以及海陵縣令等十多名官員。

會上趙駿和眾人相談盛歡,聊了聊淮南東路治理情況,也聊了聊兩江漕運目前遇到的一些問題等等。

其中海陵縣令趙抃引起了趙駿的興趣。

因為蔣堂話裡話外,有意無意,都是向趙駿引薦此人。

問了下他的政績才知道,景祐元年中二甲進士,之前任崇安縣令,政績出色。

去年年初調到海陵來,短短一年多的時間,就讓海陵治安、農業、經濟都向上一個臺階,蔣堂雖然跟他不認識,卻非常欣賞他,因此特意叫來引薦給趙駿。

趙駿自然不知道這人歷史上也是個大人才,在王安石做宰相時當過參知政事,只是堅決反對青苗法,卻不能否定其治理地方的能力。

所以趙駿記下了此人的政績,等之後從杭州回來,巡視淮南東路的時候,再好好看看海陵那邊的情況。

午宴結束,趙駿再次啟程,從灣頭鎮走岔路水道入長江口,再南下杭州。

又是十日後。

傍晚時分,臨平鎮,正是四月初夏,距離杭州已經不足二十里路。

京杭大運河上,兩艘大船徐徐南下。

從壽州到揚州二百多公里路程只需要五日,但從潤州(鎮江)到杭州二百七十公里,卻走了十日。

這是因為壽州到揚州路程其中大半都是淮水,順水的情況下船速極快,能達到每小時十多公里,幾乎一兩天時間就能從壽州到楚州。

而到了楚州南下有一百公里左右的運河路段,運河水流速度比較緩慢,在沒有沿岸縴夫拉的情況下,只能做到每小時四五公里,光從楚州到揚州就花了差不多三天時間。

可潤州到杭州這段全是運河,每天走十個小時也就四十來公里,有的時候遇到堵塞或者比較糟糕的天氣不好行船,耽誤時間也是常有的事情。

所以從宋明清時期,多有記載從杭州到汴梁,船運基本上都是在十五到二十五天內。而從杭州到北京,則要五十多天。

已是四月底,接近五月,天氣愈發炎熱,站在船頭放眼望去,能看到鎮子外沃野千里的農田。

農田鬱鬱蔥蔥,稻苗在風中搖曳,偶爾還能聽到青蛙呱呱的叫聲。

跟北方目前正處於稻麥交替種植的農業革命不同,南方在宋真宗時期就完成了占城稻與本土稻之間的交替種植,因此南方基本上都是水田。

長江下游的太湖流域正是大宋的糧倉,這裡到處都是四溢流淌的小河、遍佈曠野的湖泊,以及一條條縱橫交錯的水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