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零八章 萬人相送

把大家看得目瞪口呆。

而且不止是城門口,還有南面郊外,依舊有百姓不斷跑來,嘴裡呼喊著希望他能夠留下。

趙駿此時已經到了船上,看見這個場景一時間有些驚訝。

他在別的地方,比如淮南等地其實也遭遇過這種事情,但不管從場面上還是人數上都比眼下這個情況小許多。

畢竟他在淮南造福的是整個淮南路,離開的時候是在真州,真州那邊的百姓對他所作所為感觸不是很深,淮南各地受他恩惠的百姓不可能過來。

但現在是在潭州施恩,這些日子趙駿做的事情潭州百姓都看在眼裡,因此得知趙駿離開,不可能不來相送。

“知院,開船嗎?”

旁邊的江大郎問道。

趙駿見到百姓已經蜂擁而至,很多人都已經跑到了碼頭邊,便苦笑道:“若是直接離去,傷了百姓的心,就先在這留一會兒,跟百姓道個別吧。”

“是。”

江大郎就命令先不開船。

片刻功夫,碼頭上就已經是人山人海,岸邊無數百姓伸出自己的雙手向趙駿揮舞。

有人高聲喊道:“知院,再多留幾日吧,潭州百姓還未謝過知院。”

“知院,你是我全家的救命恩人,還請知院受我一禮。”

有人跪在地上磕頭。

“知院,此去一別,還請珍重。”

有人放聲哭喊。

“知院!”

還有人乾脆不知道說點什麼,只知道呼喊趙駿的職務。

更多的人則是舉起雙手叫喊著什麼。

各種各樣嘈雜的聲音充斥四周,將整個碼頭彷彿都要被這樣的聲音給淹沒。

趙駿只能站在船頭不斷招手,喊著:“回去吧,鄉親們,都回去吧。”

沒有人走。

有人脫帽致敬,有人跪地哭喊,還有人拼命踮起腳尖,拍著船體,想與他拉拉手。

眼看越來越多的人向著碼頭聚集,趙駿怕出現踩踏事故,只好說道:“開船,再這樣下去就要出事了。”

船隻便徐徐啟動起來,百姓們更加狂熱,不斷高呼。

隨著大船緩緩駛離港口,人群很遠的方向,因消息得知的太晚,姍姍來遲的秦三娘,拖著大兒子,揹著小兒子,紅著眼睛,向趙駿離去的方向微微欠身。

周武跑得渾身是汗,眼見來晚了一步,當時就嚎啕大哭,嘴裡喃喃著為什麼自己不能再跑快一點,這樣就能趕上知院離開了。

不止是他們,很多人都是如此。

人群當中縣衙和州衙的屬吏記錄下這個場景。

萬人相送,呼聲如雷,百姓們紛紛脫帽致禮,一個個淚流滿面。

而且還依舊有不斷的人過來,來送趙駿的百姓從西城門排隊排到了南城門大街,一眼望不到盡頭。

很多人見到他在船上看著下方碼頭,都拼命揮手致意,更多的人無不哭泣哀嚎,希望知院不要離開他們,希望知院能夠一路順風。

趙駿站在船頭,看著越來越遠去的這一幕,不由得感慨。

原來這不是隻出現在後世人民擁戴解放軍的場景,在古代也居然有這樣的事情發生。

但似乎想想,百姓最能知道誰對他們好。

誰最愛人民,人民也最愛他。

比如范仲淹治理西北的時候,善待當地百姓,他離去的時候不僅當地漢人,連本地羌氐之類的少數民族都希望他別走。

他死的時候,當地羌人得知消息,更是“羌酋數百人,哭之如父,齋三日而去”。

還有包拯僅僅只擔任過一兩年的開封知府,為什麼這麼有名?

還不是因為他能夠真心實意地為百姓做事。

趙駿的善舉可以說是活人無數,殫精竭慮地四處巡視災區,慰問百姓,肉眼可見的憔悴,亦是被百姓們看在眼裡。

因此他得到了潭州百姓的擁戴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甚至在他走後。

潭州本地百姓多有為他立生祠者,跟歷史上范仲淹在邠、慶二州一個待遇,可以說算是地方百姓對一名官員的最高敬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