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一十二章 讓大宋屹立於世界之巔!

寶元二年年初,公元1039年二月,西夏國主李元昊兵分兩路進攻大宋。

一路由野利遇乞領約四萬餘人佯攻涇原路,另外一路則他親自帶領,約八萬人進攻環慶路。

此戰當中,涇原路經略使王沿,命涇原路副都總管葛懷敏,涇原路鈐轄高繼宣等人,分別禦敵,將敵人攔在鎮戎軍外。

恰逢環州部署種世衡領兵來救,在小規模接戰當中,西夏軍與宋軍互有勝負,等到種世衡的軍隊到來,野利遇乞就只能被迫撤出鎮戎軍,收縮兵力敗退。

種世衡截斷了西夏軍退路,與葛懷敏、高繼宣夾擊野利遇乞。雙方在懷德、石門、寧安、天都等地爆發大戰,党項死傷數千,兵敗退出兜嶺(隸屬寧夏回族自治區吳忠市同心縣)。

這一戰除了種世衡、葛懷敏、高繼宣等將領勇猛作戰以外,還湧現出了不少厲害的中下級軍官,如德順軍指揮使和斌、環州都巡檢使武英以及涇州駐泊都監王珪等。

其中這王珪堪稱猛將,一人殺入敵陣,如入無人之境,斬敵將數人,敵騎三十餘人,更是隻帶了十多名隨騎,追著西夏四百多一營騎兵跑,威震西北。

而環慶路這邊也順利擊敗西賊,元昊試圖破栲栳寨,阻攔延州援軍的計劃被破滅。張亢援軍疾馳而來,通過火器狠狠地打擊了西夏賊軍,一戰當中,殺敵一萬餘人,攻打栲栳寨的西賊死傷過半。

若非李元昊跑得快,再加上他後方還有三萬預備役,及時接應了過來,恐怕就連李元昊本人都得死在這場戰鬥當中。

進攻金湯城的野利旺榮也沒討到好,環慶路轉運使兼都部署滕宗諒讓環慶路馬步軍總管曹琮、副都總管趙振領步騎三萬前來馳援,配合盧德勤狠狠地敲了野利旺榮一記悶棍。

再加上其餘諸州宋軍馳援,十多萬西夏大軍很快就被三路宋軍約三十萬部隊夾擊、包圍、擊潰。

特別在李元昊大敗之後,西夏軍抱頭鼠竄,狼狽地逃回關外。

這一戰事後統計,宋軍僅僅以損失了不過兩三千人的代價,卻大敗西夏軍隊,讓西夏軍隊死了近兩萬人,傷者不計其數,可以說是大獲全勝。

戰後范仲淹統計傷亡,計算功勳,把戰報迅速分成兩份,一份送往汴梁,另外一份則送往四川。

此時趙駿還在成都府路,實際上他目前考察底層已經差不多,根據他的調查,如今大宋各路各州,平均70%以上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富戶手裡,7%左右的人口占據了85%的土地,貧富差距非常大。

宋代是歷朝歷代當中土地兼併最嚴重的朝代,別的朝代往往是晚期才會這樣,它卻是從開國到滅國土地兼併都非常嚴重,即便是仁宗朝距離開國才七十多年時間。

以至於《續資治知通鑑長編》當中記載了宋仁宗時期的土地兼併情況,用一句話概括就是“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立錐之地”。

要知道民國時期,偉人調研湖南農村的時候,也不過是65%的土地集中在地主富戶手裡,8%的人擁有70%的土地,從這裡就能夠看出來宋朝的土地兼併,已經比民國還要嚴重了。

另外土地的管理制度屬於典型的封建管理辦法,南方地區土地基本上由地主、豪紳、富戶、鄉賢、宗族管理,其治下的僱農和貧農往往70%左右的收入被當做地租抽走,有些地主富戶只抽50%,都算是良心地主了。

這一點倒是比民國強,民國是80%以上。

問題是民國時期已經引進了土豆、紅薯、玉米等高產農作物,即便主要糧食被收走,通過田地的邊角料種點紅薯,貧農還能勉強維持一下生存。

可大宋是沒有這些農作物的,只能靠稻米和小麥維生,剩餘30%的收入,根本吃不飽,常常餓得面黃肌瘦。

一旦遇到災荒年月,那是真的成片成片的死人。

所以說大宋能活下來真就是個奇蹟了,土地兼併那麼嚴重,造反起義那麼多,居然不是內部起義滅亡,而是被外敵消滅。

可見它的稅收制度以及三冗情況,真就既是要命的毒藥,也是救命的良藥。

“唉”

成都府漢州衙門,正在這裡考察當地情況的趙駿坐在桌案上,手裡拿著毛筆,寫下了一些東西,忽然停住,忍不住嘆了口氣。

這是衙門後院的書房,趙駿每到一地,若是遇到貪官汙吏,便就處理掉,霸佔對方的公房。

若是遇到好官,那就和對方擠一擠,反正官府衙門也大。

屋內並沒有其他人,漢州知州何郯官不錯,為人比較正直,也沒有趙駿多有巴結,即便趙駿來了,平時做什麼就該做什麼,不像楊告一樣,時時刻刻跟在趙駿左右。

書房門敞開著,正是陽春三月,春暖花開,暖暖的陽光灑落下來,照在了屋內地面,窗外有顆大樹,枝葉繁茂,映射下點點斑駁的陽光。

趙駿扭過頭看向窗外,他調研工作和記錄都已經趨於完善,繼續調研下去,也無非就是浪費更多的時間而已。

但他卻不得不繼續走完整個大宋,繼續去看底層悲慘的生活。

不是他不急著回汴梁改革。

而是搞不了。

現在大宋是真的內憂外患,而不是像他以前嘴裡說的那樣內憂外患。

親眼見到和坐在汴梁政制院裡搞改革是兩碼事。

坐在汴梁政制院,一拍腦袋就能決定,完全不考慮實際情況,結果就只能是王莽和王安石的下場。

現在親自下了基層,就能夠明白這裡面的阻力有多嚴重,困難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