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二十四章 建立宋日貿易路線

如果大宋想強制佔領的話,要付出的成本非常大,而且遼國始終是個隱患。

日本國內也可能會掀起對抗,為了爭搶他們本土的銀礦,說不準日本天皇會號召全國出兵,那個時候陷入永無止境的鬥爭,從成本和開採上,都不划算。

所以最好的辦法就是宋朝以私人商販貿易的名義出冶煉鍛造技術,以及一定價格購買礦石的股份。

日本天皇得了好處,允許宋朝商人跟他們合作一起開採,甚至大部分銀礦收益都可以留在日本國內,宋朝只需要保證一條貿易路線,能夠把商品運輸到石見國,換他們的銀兩就行。

這樣就屬於民間正常貿易,遼國那邊也不會察覺,日本也不會有太多的抵抗情緒。

“我明白了。”

宋彩聽到趙駿的話,認真說道:“明年年初,我就會帶上大量的貨物再次啟程前往日本,到時候就按照知院說的辦。”

“你們現在去日本是走什麼路線?”

趙駿問。

“走的南路。”

“南路可不平靜啊。”

“那也沒辦法。”

當時日本來唐的路線有三條:北路是經朝鮮半島西渡黃海,至登州上岸,再由青、濟、汴州達於洛陽、長安。

南路是由日本直接跨海西行,至長江口岸及蘇北沿海一帶登陸,入揚州、楚州,通過邗溝和通濟渠繼續行船,經汴州、洛陽西達長安。

還有一條南島路,是從日本橫越東海,南下明州(今寧波)及浙江沿海登陸,溯錢塘江或浙東運河經越州(今紹興)至杭州,由此經江南運河至揚州,再循邗溝、通濟渠西去長安。

南島路和南路兩條線路都要經過大運河,而唐中期後,日本人來中國都是走南島路或南路,沿大運河進入中國內地和京城。

只是這畢竟是跨海橫渡,中間沒有任何補給站,一旦遇到颱風就非常危險。

所以據統計,從唐初到唐末,日本二百多年派的十九次遣唐使,能平安往返的幾乎沒有,前後沉船次數達到十二次,死難的使者數以千計。

連著名的阿倍仲麻呂都在一次歸國途中遭遇海難,全船一百七十餘人,只有他幸運的活下來,導致李白以為好朋友死了,作《哭晁卿衡》一詩紀念,可見當時日本與中國的渡海有多危險。

“為什麼不走耽羅(濟州島)呢?”

趙駿又問。

“耽羅現在是高麗的屬臣,他們與日本之間素來不合,自然不願意讓日本人靠近。”

宋彩回答道:“不過我們宋人倒是還好,耽羅星主也不敢得罪大宋。”

“嗯。”

趙駿沉吟之後,說道:“此次你去江浙,準備好船隻,僱傭大量工匠,我允許你購置一批武器裝備,包括戰甲,招募一批青壯前往日本,這次我只給你兩個任務。”

“請知院明示。”

宋彩忙道。

“第一,前往耽羅建立據點,招募一批人手常駐於此,建成碼頭、船塢。”

趙駿說道:“第二,去對馬島建立據點,跟耽羅島一樣,同樣要有碼頭和船塢,你可以僱傭當地人幫你幹活,對外就宣稱是宋朝商人為了與高麗和日本通商,前來友好協作。你可以給耽羅星主還有對馬島當地權貴送一些禮物,與他們好好聊,爭取買下一片土地。”

宋彩撓撓頭道:“這有什麼用?其實大宋與日本之間並不遠,雖然危險了一些,但那是因為日本的船隻不太行,我大宋的船隻比日本船強得太多,除了遇到特別情況以外,大部分風雨並不能對我大宋船隻造成什麼威脅。”

事實上就是這樣,古代日本遣唐使到唐朝來那麼危險,還真就是日本船隻技術不行。唐宋明時期的中國船隻質量絕對是世界第一,去哪裡都沒什麼問題,不然也不會有海上絲綢之路。

之所以這段時期沒跟日本有什麼貿易往來,完全就是直到明朝中後期,日本發現石見銀礦和佐渡金山之前,唐宋明時期的中國統治階級對日本一個貧瘠的小島國不感興趣而已。否則的話,如果早點發現這兩個好地方,中日之間貿易也不會到晚明才開始。

但現在不行。

趙駿笑道:“那是因為你低估了以後的貿易量,大宋是一個愛好和平的國家,希望與高麗日本建立起良好的商貿關係,在耽羅和對馬島通商口岸,只會對三方之間有好處,沒有壞處。”

說完之後,他意味深長地看了眼粟健道:“這也是為了讓日本發展得更好,畢竟現在的日本,國力並不算強大,如果能夠與大宋長久貿易的話,想必對於日本來說,也能改變如今積貧積弱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