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五章 大宋會變得更好

但在古代當時猶如島一樣,湖面積比後世大得多。

譬如後世的賽湖在當時是和長江相連的,九江市的城西港區有一些露出來,還有一些則在江水裡泡著。

這使得當時這一片的生存環境相當惡劣,除了銅礦產業以外,幾乎沒有什麼農業生產。

程濬好奇道:“這是在開墾農田嗎?”

“嗯。”

蘇洵點點頭:“如今朝廷免稅,允許百姓開墾,且官府會借種子、農具給他們,無地百姓也有田了。”

“為什麼一定要種地呢?這山裡銅那麼多,多挖點礦,多造點錢不好嗎?”

程濬納悶。

“這自然是好的,但留不住人呀。”

蘇洵苦笑道:“糧食要從外面買,也沒什麼人來經商。很多僱傭的工人挖了一段時間,就帶著錢去江州城揮霍去了,長久以往,廣寧永遠都只是一個採銅的地方,連個鎮子都不如。”

“那不挺好的嗎?”

程濬聳聳肩:“伱負責挖掘銅礦,鑄造銅錢,又何必那麼麻煩呢?”

蘇洵瞥了他一眼說道:“這就是你只能做商人,不能做官的緣故。眼裡只盯著這點貨物,如何能成大器?”

“你!”

程濬氣死了。

這好像是他以前說蘇洵的話。

“好了好了。”

程夫人連忙打圓場道:“好不容易見面,何必又要爭吵?”

“知院說了,為官一方,不僅僅是值守一方安寧,還要造福百姓,建設鄉野。”

蘇洵得意地說道:“此番朝廷允許地方截留三成稅務,雖然我們廣寧監以前本來就無需交多少稅,只需要每年給朝廷上交銅錢就是了,但知院說,捨得花錢興建,才有更多的錢出來,若廣寧監人越來越多,越來越興旺,產銅也會更多,錢不也更多嗎?”

這次趙駿算是對他寄予厚望,宋代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社會對貨幣的需求量不斷增大。即便朝廷置了四十多個銅幣監區,依舊滿足不了需求,所以必須要從海外進口。

&tdivtentadv>現在不僅從日本進口銅,還進口銀,都是為了滿足社會發展。

而以前缺銅嚴重、管理混亂、立額過高等等問題困擾著宋朝朝廷,為此趙駿特意嚴選精明強幹的官員擔任地方知監,且不歸州府管轄,直屬於路,先降低定額,留存部分銅錢給地方,讓他們進行發展。

很多監區都設在深山老林當中,除了採礦工人以外,幾乎就沒有其他人,趙駿告訴了他們發展方向,一是要修路,二是要開墾田。

有田有糧食,就能穩定當地物價,吸引人定居。路修好了來得人也多,並且還方便朝廷運送。如此慢慢發展,最終形成一個城鎮居住地,挖礦工人越來越多,製造銅的工匠也會越來越多,不就能帶動整個產業升級嗎?

所以金銀銅鐵這種東西,並不是有礦你就能立即富裕,而是需要先把當地的配套設施做好,吸引更多的人,才能提升產量。

否則礦擺在那裡,連挖出來都做不到,更別提富裕了。

“可是這裡還是好破舊啊!”

蘇軾看著遠處的夯土破敗的城牆,覺得這裡與老家眉山比起來,差了很多。

“會好的,一切都會變得更好的。”

蘇洵遠眺過去,曠野上已經有人在開墾田地,還有人正在修整道路,現在還沒打算修整城池,先把基礎設施弄好,讓當地能產糧也能產銅,這才是長久之計。

新政下達之後,各地州府縣衙都在搞政績。

信州知州柳永,在私訪民間時,發現弋陽縣有劉姓地主,仗著青山鄉山高皇帝遠,勾結里正和戶長,中飽私囊。

他智取地主狗腿子,摸清楚了村裡情況,隨後發動百姓,當場將劉姓地主等一干人等擒拿。

汝陰縣令李孝基發現上司白志鵬縱容弟弟白志遠強買強賣,偷稅漏稅。

於是假意逢迎,實則抓住證據之後,立即舉報。

八月份,隨著全國新政下達,各地一片興旺,農業耕作,商業繁榮,就連造反起義都少了幾分。

汴梁城中,歌舞昇平,從廣州運來的棉花一經上市,迅速被搶購一空。

隨著夏稅大幅度減少,市面上能賣的糧食也暴增。

一時間糧價暴跌到了二百多文一石。

預計再過幾年,恐怕回到宋真宗時期,四五十文一石都是遲早的事情。

在與民休息之下,整個國家都出現一片繁榮昌盛的景象。

八月六日,政制院內,趙駿看著各地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