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零一章 出雍雞關,直取升龍

因此朝貢體系雖然讓大宋損失不小,每年都要打發不少東西回賜給小弟們,但同樣也給了這些小弟們相當多的文化輸出,擴大了中華文明的影響力,讓周圍國家百姓對漢人崇拜,也算是雙贏的局面。

所以總的來說,這些都是每年都在發生的事情,倒也談不上有什麼變革。

真正的大變動,只有兩件事。

第一件事是朝廷準備白話文改革,要求各地往來公文,不再用文言的形式,而是民間白話的形式。

第二件事,自然是對越李朝用兵。

楊察到廣西之後,在狄青還沒來之前,立即開始進行佈置。

除了內部糧草、集中兵馬、武器裝備以外。

他還積極聯絡周邊國家,希望包括大理、佔婆、吳哥、南奔以及蒲甘等東亞王國一起出兵。

只是收效甚微,除了大理積極響應以外,其餘東南亞國家基本都沒有回應。

主要是雖然這些國家都與李朝打過仗,但他們這些國家基本上都被長山山脈與李朝分割,與宋朝更是距離遙遠。

所以他們往往會選擇不理外事,關起門來在自家小圈子裡玩,也很少會向中原王朝進貢。

大理就不一樣。

本身他們積極與宋朝保持良好的關係,又和越南李朝有世仇,聽說大宋準備對越朝用兵,那自然是要痛打落水狗,跟在大哥身後狠狠地出一口當年金華步戰役慘敗的惡氣。

到六月份,狄青率領著數萬人馬,終於浩浩蕩蕩地抵達了邕州。

楊察帶著廣南西路大小官員前去迎接。

正是傍晚時分,夏日時節天色卻沒有暗,西方太陽還掛在山頭,東邊的月亮就已經升起來,此時差不多是晚上六點鐘到七點鐘的樣子。

絢爛的晚霞美如畫,火燒雲下,成群結隊的暮鴉在空中盤旋,隨後飛回了山林當中,引得林中發出婆娑聲響。

徐徐微風拂過山崗,邕州城外茂密的叢林間,一條官道上若隱若現的出現無數黑點。

等過了差不多兩三刻鐘的時間,太陽完全落山,天地間灰濛濛的,儂智高等人眺望,就見到一支軍容整齊的隊伍,排著長龍,步步到了近前。

最前面的將領騎著馬匹,大概三十來歲,面容剛毅,正目視著前方。

見到楊察,他徐徐策馬過來,到十米開外就勒馬停住,然後一個漂亮的動作翻身下馬,走到近前向楊察拱手道:“見過司帥。”

“狄將軍有禮。”

楊察回了一禮,他是轉運使不是經略使,沒有像范仲淹那樣統籌全路軍隊的權力。

而且這次狄青出來,除了自身帶的官職以外,還被臨時授予了廣南西路兵馬都總管,也就是一路的軍隊最高長官,與楊察平級,所以楊察才會親自出來迎接他。

這次朝廷對越南出兵,意思也很明白。楊察負責後勤、統籌,狄青負責主要軍事戰略、戰術。兩個人一文一武,分工協作,共同對付李朝。

“將軍一路旅途勞累奔波,卻是辛苦,還請先入城再敘。”

“好。”

狄青點點頭。

當下他勒令士兵在城外安營紮寨,自己帶了幾個親衛入城。

儂智高目光則掃向城外的朝廷天兵。

數萬大軍。

其中正規軍只有一萬人。

其餘都是民夫。

唐代規定一萬人出兵,要配備十到八匹馬騾,攜帶大量糧草輜重。

宋代也基本上差不多,所以一萬人出動,至少也要有兩三萬的民夫幫忙押運糧草軍械。

這些民夫並非從開封而來,而是朝廷下達公文,調撥錢財,由諸路僱傭民夫,幫忙押運到路邊境,再由其它路轉運。

所以外面的隊伍看似人數眾多,一眼望不到盡頭。但實際能打的,也就那些衣著整齊的正規軍而已。

只是.

儂智高看到那些士兵,背後都揹著一根長杆,腰間懸著環首短刀,身上無甲冑,也沒有騎兵。

在狄青下達軍令之後,便三三兩兩地去城外一片空地上準備安扎帳篷。

雖然軍容挺整齊的。

然而渾身上下就一把環首短刀。

這樣的一支部隊,真的能夠輕鬆消滅越李朝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