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三百二十四章 自此南北通渠

大宋首都在汴梁,燕雲之地甚至都不是國土,連通南北無需直接修河到北京去,只要連通河北就行。

“而且最重要的是現在完全可以讓遼國和西夏充當咱們的原材料提供國和商品傾銷國,要是把他們滅了,我們上哪去搞材料和賣東西呢?”

而大宋則不一樣。

先把汴梁到南陽的鐵路修好,之後再在河北、河南、山東、淮南等平原區修出密集的鐵道網絡。

汴梁往北修到黃河白馬渡口,這樣就把河北的運河連通,以後河北就不需要再逆流黃河上游,轉道汴河。

到十二月中旬的時候就尤為明顯,氣溫嗖嗖地往下掉。政制院內的諸多宰相們一個個都穿上了厚實的棉大衣,聽著趙駿講解戰略規劃。

又恰好蒸汽火車完善,橡膠成為了這個佈局的最後一環。

“鋼鐵是工業的第一步,接著才能全國性地開始修鐵路,造船廠,蒸汽輪船遠航全世界。”

二來元朝依舊是古代封建王朝,唯一的溝通南北方式也就只有運河。

至於滅遼國和西夏,也許就是以後順便的事情,但現在趙駿表示可以先不滅。

滅了的話大宋還得消化,還得拿錢治理。

還不如讓遼國和西夏先充當大宋的原材料生產國跟商品傾銷國,以此做到利益最大化。

畢竟到趙駿這個位置,就必須要考慮國家的利益至上。如果像元朝那樣只打不治,最後也無非就是個短命的大王朝而已。

“這一點老夫倒是贊同,反正到了老夫這個年紀,估計也看不到將來覆滅遼國和西夏的場景,還不如遲些。”

呂夷簡說道:“只是依漢龍之見,我們多久才能建設好國家,對外正式出兵宣戰?”

他們也很好奇,誰又想等太久呢?

“不會太久。”

趙駿笑道:“年關到了,依照慣例,各國都要遣使來大宋見禮,當我們展示火車的時候,未來三到五年,就是遼國和西夏被一頓胖揍的時候。”

“這”

眾人驚訝。

王曾和晏殊若有所思。

李迪和張士遜年紀大了,反應不過來。

張士遜納悶道:“為何?”

“因為那樣只會讓遼國和西夏看到他們與大宋之間的差距越來越大,再不想辦法,就將徹底滅亡,所以他們在未來三五年內,必須要有所動作。”

趙駿斬釘截鐵地說道:“不管他們有任何動作,大宋都可以拿來當藉口出兵,到時候他們想存活下去都難,只是要看那時我大宋要不要滅亡他們。”

“有道理。”

王曾贊同道:“若我是耶律宗真與趙元昊,看到大宋的強盛,只會愈發肝膽俱裂,又如何不會擔憂呢?再拖下去,恐怕將來他們再無還手之力。”

這就好像原來遼國、大宋、西夏之間,戰鬥力把遼國比作100,西夏比作90,大宋比作80的話,之前西夏和遼國都能摁著大宋打。

但如今遼國和西夏國力有所提升,一個戰鬥力達到了120,一個達到了110,看上去好像都變強了,可回頭一看,原來80戰鬥力的大宋那就不是國力提升了,那都屬於坐火箭了,戰鬥力飆到200往上走。

而且這個差距隨著時間的推移只會越拉越大,換了任何人當西夏和遼國皇帝,都得憂慮難安。

所以趙駿才預測未來幾年,遼國和西夏很有可能再次主動挑起戰事。

一旦他們再次挑起戰事,大宋這一次就可以考慮是消滅他們,還是隻擊敗他們,然後像安南那樣扶持偽政權先半殖民。

畢竟打下來確實是痛快了,可治理依舊是個老大難題。

還是需要一步步來。

比如先把燕雲十六州奪回來,然後再步步奪回東北。

蒙古大草原的話,等將來鐵路修過去再取也不遲。

眾人正做著未來鐵路規劃的時候。

外面有人敲了敲門,趙駿就說道:“進來。”

一名政制院秘書進來道:“報,工部剛剛派人來報,說鐵路已經在今天早上正式竣工。”

“哦?”

趙駿驚訝道:“這麼快就修到了尉氏?”

秘書回答道:“是大雨導致修河那邊停工,工部就把人都轉移到了鐵路這邊。”

現在大宋已經有點用人荒了。

到處都在搞建設。

朝廷在汴梁四處招募工人,才湊了一萬人,要在一個月內修一條四十公里長,到尉氏縣的兩段路,工期非常趕。

歷史上後來美國修太平洋鐵路的時候,九年修了三千多公里,平均每月也只能修三十公里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