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蛇怪 作品

第四百一十一章 再端份菜上大宋的餐桌




宋綬說道:“歷史上元昊被其子割鼻後驚懼而亡,如今這般下場,也算是落了個體面。”



“現在的當務之急,還是我大宋該怎麼應對。”



蔡齊說道:“委哥寧令已經繼位,如果讓他繼續統籌党項的話,西北終究是邊患不止。”



委哥寧令不是李元昊的兒子李寧令哥,而是他的堂弟。



這次党項內部叛亂,各方勢力爭相,李元昊眾叛親離,諸多內部矛盾凸顯。



其中委哥寧令就聯合諾移賞都、埋移香熱、嵬名浪布、野乜浪羅等各部將領首領,一起發起了對李元昊的征討。



李元昊滅亡之後,殘餘勢力當中就只有委哥寧令實力最強,擁有兩萬多的軍隊和數萬部族追隨。



這種情況下不少人都擁戴委哥寧令,因此他於六月初繼位,成為西夏國主。



“委哥寧令估計很快就會派人過來向我們俯首稱臣,這個時候就不要有什麼猶豫了,我決定出兵。”



趙駿淡淡地道:“一舉蕩平西夏,西北不需要有什麼政權所在,自古以來那都是漢土。党項部落只有兩個結果,要麼成為漢民,要麼就滅族。”



“只是.”



大家互相對視一眼,就連素來力挺趙駿的夏竦都頗為猶豫。



“怎麼了?”



趙駿看大家的表情,然後稍微思索後,試探性問道:“朝廷沒錢了?”



“何止是沒錢,都窮得國庫跑耗子了。”



夏竦雙手一攤道:“知院你不執掌財政部你不知道,現在這國內建設,一年砸下去超過了一億貫,每年歲收雖然也差不多,但這幾年外貿收入比例下滑了不少,朝廷有的時候還得舉債度日。”



國債是趙駿很早就提出的理念,直到去年才正式發行,由交子務進行發售。



不過這件事情並沒有在民間引起太大的水花。



即便在後世,國債這種事情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都是很遙遠的事情,更別說在古代了。



能與交子務有業務的往往都是大老闆,買國債進行投資是很正常的事情,普通百姓即便有些閒錢,可也少有信息渠道或者投資意願。



現在大宋的有錢人很多,每年發行的國債幾乎都被買光了,以此讓大宋維持一個每年都有一定財政赤字的情況。



這種現象在經濟學當中亦是刺激經濟增長的重要一環。



“漢龍,我覺得咱們的步子是不是邁得太大了?現在三冗是解決了,軍費也少了大半,可修路要錢,建學校要錢,搞基建要錢。”



晏殊試探性問道:“每年的花費巨大,往往每年稅收才剛繳上來,就很快又要撥下去,這麼搞怕是不能長久。”



趙駿沉吟片刻,目光看向夏竦道:“夏相剛才說外貿收入正在下降,是遼國和西夏的緣故吧。”



“是啊。”



夏竦嘆息道:“以前每年遼國和西夏都要大量進口我們的東西,像硫磺之類,一年他們能進幾十萬斤,其餘茶葉、絲綢、鐵器、衣物等等,不計其數,現在.”



現在隨著遼國大敗,西夏分崩離析,那種當年宋夏、宋遼之間互通有無的貿易盛況早就不見蹤影。



雖然還是有很多邊境牧民會與宋國交易,但缺少了國家主體進口以及官方大規模採購戰略物資之後,貿易量自然也就大幅度下降。



這就導致大宋雖然目前的硫磺、鋼鐵、青銅等戰略儲備資源豐富,卻找不到買家,亦不失為一件令人匪夷所思之事。



畢竟這些東西若是以前,那都是被禁止出口的。



“唉,我這工業革命才剛開始呢,就已經開始失去市場了。”



趙駿聽到這事也是扶額。



市場對於資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沒有市場的話,那對於大宋來說,顯然不是一件好事。



“依我之見,不如先暫緩一些大基建項目,把財政省下來打仗怎麼樣?”



宋綬說道。



“不行,這些項目都是定下來的,豈能朝令夕改?”



趙駿搖搖頭。



隨後又皺起了眉頭。



現在的問題簡單明瞭,就是入不敷出。



以前大宋財政健康的原因有三個,一是解決三冗,特別是兵冗問題,節省大筆財政支出。



二是改革稅務,不再是以前那種掘地三尺的稅收,能夠保證稅源穩定且源源不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