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六十六章 餐具

 此前,對於來連汁帶水的意大利麵,人們也都是用手指去抓著吃的,吃完後還總會意猶未盡的把沾了湯汁的手指舔淨,發出陶醉的吮吸聲。

 為了改善這種不雅的吃相,他們選擇了拜占庭帝國的餐叉——把麵條卷在叉齒上,再一團一團的送進嘴裡。

 但是“叉子”遭到了中世紀教會的反對,比如,中世紀的一個德意志傳教士,直接將叉子斥為“魔鬼的奢侈品”,還說“如果上帝要我們用這種工具,他就不會給我們手指了。”告誡大家一定要繼續保持吃“抓飯”的傳統。

 隨著教會的日益衰微,餐叉才開始從意大利向其他地區傳播。

 到了17、18世紀,歐洲中上層階級才徹底接受了用叉子進食的模式,“太陽王”路易十四的法國宮廷首先開啟了一手操刀,一手持叉的用餐模式,並製作了大量銀質精美餐具,同時法國人還將餐叉從雙齒改進為四齒,餐叉基本定型。

 此時餐叉還是在法國上層社會流行,大部分歐洲普通人,還在繼續吃“抓飯”。

 真正大力推廣刀叉使用的是拿破崙,拿破崙時代的法國,熱衷於向整個歐洲輸出法國文化,餐叉也隨著拿破崙的軍隊在歐洲四處紮根。

 刀叉在德意志的城市已經很常見,但在鄉村並還沒有流行開來,許多農村人還保持著傳統的飲食習慣。

 但是德意志平民在用餐也並不算落後,至少他們使用勺子。

 勺子和叉子比起來製作並不算困難,可筷子製作更簡單,而且方便清洗,所以在東非食堂裡準備的餐具是筷子。

 東非食堂使用筷子,這不是恩斯特拍板決定的,而是東非食堂負責人們自發的選擇。

 畢竟,使用什麼餐具這種小事,東非食堂負責人自己拿主意就可以,只要他不貪汙經費,每一筆都記在賬上,並且寫明理由上報即可。

 東非食堂選擇筷子主要是受到華人移民的啟發,加上恩斯特在東非大搞衛生運動和筷子製作成本低等因素共同促成的。

 如果不是恩斯特的衛生政策,移民估計現在吃手抓飯都不算事,連筷子都可以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