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三百四十章 不對等交易

而且東非陸軍人數和奧匈帝國差不多,可東非的地盤卻是奧匈帝國的數倍之多,攤子大了就容易顧頭不顧腚,這也是東非在外交政策上採取“北防南攻”的原因。

南方的國家,也就是英國和葡萄牙殖民地對東非敵意大,而北方國家威脅就小很多,所以東非採取緩和態勢,而且扶持和東非關係友好的比利時和錫格馬林根作為屏障。

國土大了也就需要更多的軍隊來防守,而東非又養不起太多的軍隊,所以維持在二三十萬是一個合理區間,像美國乾脆連軍隊都省了。

三十多萬歐洲水平的正規軍隊,其開銷不是一個小數目,也就德國等財大氣粗的國家才配置的起。

所以東非的軍隊開銷一直維持在較高水準,而奧匈帝國軍隊剛好也是維持在三十多萬上下,就這已經讓奧匈帝國感到一定壓力。

而且奧匈帝國比東非的國防壓力還要大,德法俄三國哪個都不是好惹的主,也就是和德俄兩國現在是結盟狀態,要不然三十萬軍隊根本就不夠用。

一個俄國就有百萬常規部隊,雖然水平達不到其他國家標準,但是對付奧匈帝國就綽綽有餘了,這是恩斯特的想法,畢竟在亞歷山大二世改革之後,沙俄已經在工業領域和奧匈帝國十分接近,當然,奧匈帝國想做到禦敵於國門之外還是可以的,歐洲各國之間維持著脆弱的軍事制衡。

在19世紀,有一點比後世強,那就是隻要國家有自主權,努力發展工業,那就有追趕的可能性,沒有自主權那就只能充當殖民地,而努力發展工業,在這個時代只要勇於付出,那就容易出成果,因為技術壁壘並沒有後世嚴格。

就拿各個國家的裝備水平來說,列強之間幾乎不存在代差,武器仿製也很容易,尤其是陸軍裝備,真正有壁壘的還是海軍這種高科技軍種,這也是英國能維持海軍領先的一個重要原因。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