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三百六十七章 卡爾彼得斯

而德國就算借道奧地利通過地中海也達不到這個目的,因為地中海海軍實力最強的還是英國和法國人。

和平時期,德國自然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但是一但戰爭爆發,英法兩國都有能力切斷德國海上貿易航線,殖民地對德國本土連支援都做不到,而且直接成為負擔,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就是如此,德國直接把海外力量撤回本土,只有東非戰場,靠著福爾貝克的天才指揮能力和英國人周旋。

但是也僅僅是周旋,如果德國能一心發展坦噶尼喀殖民地還好說,就像如今的東非一樣,憑藉自身工業實力可以和多數國家作戰。

但是一般的殖民地,根本不像東非這樣,是存在工業的,畢竟發展工業也意味著殖民地獨立的風險提高,假設現在東非是德國殖民地,按照東非的體量和工業發展程度,隨時都有獨立風險,都不需要敵人來做,自己人就反了。

俾斯麥顯然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俾斯麥的決策方案始終是以歐洲大陸為中心,先集中力量解決法國這個心腹之患。

俾斯麥最擅長的是外交手段,他清晰的知道,這個時候搞海外殖民,肯定會得罪英國人,到時候德國就要同時面對英法兩國的擠壓。

但是,德國大多數人並不認同俾斯麥的觀點,或者說利益上的誘惑,讓他們對這些風險視而不見。

英國看著海外殖民賺的盆滿缽滿,德國的工商界自然也眼饞,所以支持海外殖民的風聲一直很大,只要德國君主不信任俾斯麥,那這種風聲可以立刻變成德國的發展方向。

其實從地理位置上而言,英德兩國才是天然的合作者,不過德國人不懂得“低調”,在俾斯麥下臺後,更是“天無二日”,非要和英國爭個你死我活,最後導致英德反目。

這背後就有殖民主義者的推動,而伊代瑙的管理者,卡爾·彼得斯就是這樣的殖民主義者。

說起卡爾·彼得斯,他其實和東非還有一段淵源,不過那是恩斯特的前世。

這個時空,卡爾·彼得斯是德國西非公司的的創始人之一,在1882年,其殖民公司德國西非公司,在喀麥隆沿海的巴穆索登陸,通過殖民者的傳統手段,偷,騙,搶,以伊代瑙港為據點,成功在西屬幾內亞西北為德國搶佔了一塊殖民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