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十七章 龍騎兵

  在此之前東非騎兵師存在的意義就是為了對付處於冷兵器時代的土著,現在東非的敵人已經從冷兵器變成了熱武器的現代化軍隊,所以東非軍方也要做出調整。

  兩者武器裝備也有很大差別,最明顯的就是東非龍騎兵配有工兵鏟,當他們突進到某戰略地點並轉入防禦的時候,則可以使用工兵鏟構築防禦工事。

  鶴嘴鋤則是歐洲龍騎兵的傳統工具,源自古羅馬時代,在比較重視傳統的歐洲仍然是主流。

  而工兵鏟被重視起來還是在1869年,丹麥人馬德斯·利納曼發明了一款兵工鏟,然後在沙俄軍隊裡大規模使用。

  受前世影響,東非工兵鏟設計是相當“大膽”的,根據軍隊需求,進行了各種“改良”,以適應不同部隊的需求。

  全新的戰場環境,要求每個士兵必須隨身攜帶掘壕工具,只有如此,他們才能迅速構建掩體保全性命。只是,這種新的作戰方式仍需要一個適應過程,而在那些傳統悠久的軍隊中,對構建壕溝的抵制尤其強烈。

  而東非國防軍就沒有這種“保守”的觀念,作為由“底層”組建的新軍隊,同時積極吸收普魯士陸軍的務實性,所以東非在武器裝備上也講究實用性和便捷性。

  赫爾曼:“將軍放心,我們一定配合好你們的工作,只不過我們也只能提供訓練場地,相關的基礎設施並不完善,尤其是一次性提供兩個師的生活和訓練設施,這就十分為難我們了。”

  “這一點你們不用擔心,我們有的是人手來自己解決這些事,只不過需要馬場的人配合指導,要不然把這裡搞得亂七八糟,你們也不好交代。”馬爾斯少將說道。

  馬爾斯少將帶著八千多人的新兵,他們是充當勞動力的主力軍,還有兩千老兵,是從123師,近衛師抽調的,他們將成為兩個新騎兵師的骨架,帶領這些新兵迅速成長。

  在涅裡軍馬場和涅裡市政府的配合下,僅用了一週的時間,就基本解決了居住問題,因為涅裡市北部就是林區,所以方便就地取材,同時通過北方鐵路,可以補齊其他欠缺的物資裝備。

  對這些新兵的“馴化”也就此展開。

  馬爾斯少將:“隨著軍事科技的發展,步槍性能提升,機槍和火炮的大力發展,實際上傳統騎兵的作用正在大大被削弱,我國現有的五個騎兵部隊,實際上是半過渡性質的騎兵部隊,而這次組建的兩支騎兵部隊,正式向著歐洲的騎兵模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