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二十五章 東非標準化協會


                 1887年8月,英國議會通過了侮辱性的商標法條款,專門規定:從德國進口的商品須標註“德國製造”,以區分劣質德國貨和優質英國貨。

  放下手中的報紙,恩斯特有些感慨,有些東西不會因為東非的亂入就發生改變,就比如英國最新的《商標法》。

  英國改動商標法,總體而言還是因為德國等國家工業實力的飛快提升而感到壓力,是先進國家對後發國家的打壓。

  就算換成其他國家也是一樣,只要對英國造成威脅,一樣會享受到現在德國的待遇,所以這是歷史的一種必然趨勢,除非英國出現一個蠢貨首相,遊說議會放過德國。

  這種情況幾乎是不可能發生的,畢竟現在英國人是出了名的穩重,除非像前世一樣整個社會出現“反智”浪潮,進而通過“民主體系”綁架這些政客,現在英國社會還不流行“假話”盛行。

  說回該法案條款的影響,先不說這種開門見山式的羞辱對德國人造成怎麼樣的感情傷害,但是作為“山寨大國”的東非確實感受到了寒風凜冽。

  畢竟,東非很多商品說是德國的山寨版也不例外,那對於英國而言,東非工業品就是山寨中的山寨。

  對於標準化的制定,黑興根財團和東非國企要分開來看,黑興根財團旗下的企業大多是創新型企業,且重視產品質量。

  而東非國民經濟支柱的國有企業在這方面就有很大不足,尤其是對“山寨大國”德國的“再山寨”。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東非工業體系建設是從七十年代開始,基本上從無到有全套進口德奧兩國的工業機器,所以無法避免的走上這條道路。

  工業從無到有這個過程,就和災荒時災民飢不擇食是一個道理,先填飽肚子再說,真講究的早就餓死了。

  所以說現在英國打擊“德國貨”,其實間接打擊了“東非貨”,而且德國技術更新換代快,所以東非反而可能受到的損失比德國還大。

  “英國人說的話不好聽,但是說的基本上是事實,對於德國的大中小企業和德國政府而言,這是一件非常具有恥辱性的政治經濟事件,對於國家形象造成了極其惡劣的影響,同時也標誌著兩國對商品市場的爭奪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我們甚至可以認為這件事是世界工廠轉移的一個開始。”恩斯特對工業部門的官員們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