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六十章 《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

 黑森省和省會基桑市基桑加尼雖然處在剛果盆地,但屬於熱帶雨林和熱帶草原的過渡地帶,東部山地和南部高原區域實際上非常宜居,如果不宜居的話,前世基桑加尼也不可能短暫成為過剛果金的首都,成為人口接近七十萬的大城市。

 這也是卡普利維前來東非的目的之一,他本人是想把喀麥隆打造成為一個殖民地樣本,而這就需要喀麥隆殖民地做出成績,當然,喀麥隆問題是小事,和東非的合作才是大頭。

 1891年12月13日,東非正式和德國簽署了《黑東德經濟合作開發協議,在經濟領域進行有限度的合作。

 所以德國開發喀麥隆的難度可想而知,實際上在德國之前,葡萄牙人,英國人,法國人都在喀麥隆進行過擴張,而德國能後來居上,佔領該區域也說明喀麥隆的價值並不算特別重要。

 可即便二十一世紀,金沙薩發展成為人口過百萬的非洲大城市,其周邊依舊是繁茂的熱帶雨林,這一點和卡賓達類似。

 最後也就是恩斯特最為看重的學術交流和人才合作培養機制,德國的高等教育正在爆發階段,這是恩斯特最垂涎的部分。

 當然,對於德國而言,尤其是威廉二世和卡普利維新一屆政府而言,喀麥隆的地位非常突出()

 。

 東非和錫格馬林根那是霸王硬上弓,每一寸土地都是打下來的,當然,錫格馬林根王室領地比較特殊,所以當時請了東非國防軍作為代打。

 而作為代價,東非主要放開部分德國工業品進入東非,以及向德國出口部分重要的工業原材料,尤其是有色金屬以及稀有金屬。

 不過即便是這樣,東非在喀麥隆周邊的實力也不是德國能相比的,東非的北方鐵路直達西部城市班吉距離喀麥隆沿海只有一千多公里距離。

 明眼人都知道如果能打通三國之間的聯絡通道,對於德國開發喀麥隆有著巨大的好處,畢竟德國的出海口主要在大西洋,而喀麥隆在南大西洋海域,是德國能最快達到東非的區域,唯一可惜的一點在於東非的經濟主體在中東部地區。

 在基桑加尼往西直到金沙薩之間幾乎沒有多少人口存在,而金沙薩成為東非城市的原因在於其地理位置重要,是剛果河上重要的交通樞紐。

 當然,德國自然也想過從遠東帝國引入人口從而達到開發喀麥隆的情況,但是德國畢竟不是錫格馬林根,錫格馬林根對於乍得地區的開發,實際上完全複製了東非模式,以東非為藍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