惡的呃呃呃 作品

第一百七十七章 克利夫蘭總統的糾結

  克利夫蘭則說道:“這件事沒有商討的餘地,作為美國人的,我們要以嚴格的道德標準和正義感反對這種侵略行為,更何況這次還牽扯到東非這個第三方國家,本來我們的國際名聲就不太好,如果學習東非恐怕會變得和他們一樣臭名昭著。”

  克利夫蘭說的一點也沒有問題,霸權不僅僅在軍事層面,英國在世界輿論的引導力也是頂流的,像美國“暴發戶”,東非“野人”,普魯士“蠻子”,都不是什麼好詞,但在世界範圍卻廣泛被接受,而這些輿論上的壓制都是作為世界霸主的特權,就有些像前世美國指定“自由民主”一樣,誰不符合“美國的自由民主”,就會被美國和其馴養的西方國家和走狗瘋狂撕咬。

  像法國之所以能獨立於英國之外,那就是因為法國當前在世界上的文化影響力非常強大,兩國主導了世界殖民體系,同時主導了世界的文化和輿論霸權。

  所以在南非戰爭戰後,東非的國際名聲可以說更是狼藉一片,“專制,殖民,野蠻,奴役”各種好詞不要錢一樣撒在東非人身上。

  對於這些名詞,恩斯特欣然接受,19世紀不是21世紀,要是反過來全世界褒獎東非那才是最可怕的。

  當然,因為戰爭原因東非暫時取代美國成為英國的第二號“仇恨”對象,實際上並不算太突出,畢竟英法之間的矛盾比之東英之間更加突出,南非戰爭英國不佔優勢,但也不算戰敗,而且東非的綜合國力暫且對英國造不成威脅。

  美,德兩個工業極速發展的國家,才是英國的心腹之患,尤其是威廉二世主導下的德國,未來會越來越吸引英國人的火力和敵視。

  說句心酸話,東非的工業產品除了幾個主要扶持的重要行業之外,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非常弱,這也是英國並不把東非放在眼裡的主要原因。

  克利夫蘭的話雖然有些不可思議,但是在原歷史上他也是這麼做的,在原歷史的1893年12月,克利夫蘭遞交美國國會的諮文中,他要求國會“以符合美國人的榮譽、正義和道德”的方式,協助夏威夷王國的政權,這使得美國正式吞併夏威夷的時間一直拖延到1898年。

  現在克利夫蘭只不過藉著東非的由頭,將他原歷史上做過的事再做一遍,而且這樣一來還能省掉不少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