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花逐葉 作品

第474章 第九次廷議

賈璉在說,朱景洪則是一邊聽一邊看。

太子的意思很明確,他希望朱景洪勸王培安嚴查案件,跟朱景淵的意圖截然相反。

太子支持查案,站在了所謂“清流”一邊,朱景洪是一點兒不意外。

“唉……伱來遲了,前幾日睿王府已傳了話,讓我給長史寫信勸其慎重!”

“我既已寫了一封,又豈能再寫一封去?四哥既要人家嚴查,何不親自派人去去勸?”

“有他太子的身份撐腰,王長史又豈會懼怕奸邪!”

這裡就顯示出,太子確實是幹大事惜身,這個時候還想著愛護羽毛。

力主嚴查貪腐這件事,任何時候都不會是壞事,本來也不太可能傷其羽毛。

做這件事,唯一壞的結果就是,可能會使皇帝不滿。

但也僅僅是不滿而已,若太子正硬氣一回,朱鹹銘真會高看他一眼。

“這……”賈璉面露難色,這件事他也不知如何處置。

這件事情,已超出了賈璉的處理能力,此刻的他極為犯難。

這時朱景洪說道:“我也不好出爾反爾,只能勞煩你去走一趟了,把四哥的意思帶給王長史!”

賈璉不是傻子,知道這件事水有多深,故而他沒有一口答應下來。

賈璉答道:“臣以為……還是先稟過太子,再行處置也不遲!”

只是在稟告太子後再得回覆,一來一回至少要二十天,這期間誰知道會發生什麼事。

朱景洪笑著說道:“嗯……你自己斟酌便是!”

“吃了沒有?”

“這……臣一路趕來,中午之後到現在還沒吃呢!”賈璉面露尷尬。

沒等朱景洪說話,一旁諾敏便插話道:“正好廚房還有吃的,公子自取便是!”

之所以要插話,是諾敏擔心朱景洪把賈璉留下,吃了自己單獨做好的飯。

見朱景洪沒說話,諾敏看向一側侍女,吩咐道:“珍珠,帶公子下去用飯!”

“是!”

思索著諾敏的身份,羨慕著朱景洪身邊不缺美女,賈璉行禮道:“多謝十三爺!”

“去吧去吧!”朱景洪平靜笑道。

賈璉被珍珠帶著離開了,而朱景洪則是由諾敏陪著,兩個人吃著晚餐聊著天,日子別提有多美了。

朱景洪是七月初一接到寶釵回信,並在當天給王培安發出的信。

這裡就體現出八百里加急的重要性,因為這封信走的是普通公文流轉渠道,所以王培是在第七天時收到的回信。

七月初九的下午,王培安結束了一天的調查,從侍衛手中接過了這封信。

在信裡,朱景洪詳細闡述了朝局,並勸告王培安不要做清流的棋子,讓他先把查案的事放一放。

待朝廷的仗打完了,到時候他想怎麼就怎麼查,屆時清流和趙玉山都不會也不能攔他。

到這時王培安才知道,朝局已發生急劇變化,才知道自己成了雙方人馬鬥爭的焦點。

書房內,王培安拿信走到了蠟燭旁,嘆了口氣後說道:“殿下……你實在不該來這封信!”

將信紙用蠟燭點燃,王培安接著說道:“如此一來……你也就牽涉進黨爭了!”

“本來你已惡名累累,如今若再被清流盯上,只怕往後日子會更難!”

王培安的眼光一直很精準,他只是身處下位受限於消息少,否則早就看透朝局是怎樣情形。

他雖然死板,但絕不是無腦,如今既知事情已經“變味”,他便不會被人當槍使。

其實當槍使也無妨,但問題在於若真依著清流目的整,搞得西北打亂導致前方吃了敗仗,那最後吃苦的還是西北的百姓。

在大是大非面前,王培安不會犯糊塗。

雖然信已燒光,王培安卻回想著信的最後幾段話,朱景洪當真是從大局出發,告誡他一定要監督好糧草軍械轉運,這才是前線大軍作戰勝利的基石。

平叛戰局之勝負,朝廷官軍之存亡,士兵親屬之期盼,皆系先生一人……

在信的最後一句,朱景洪無限拔高王培安的作用,深層目的還是想把他留在關內,免得這位到了身邊把他限制住。

“監督軍械糧草轉運,不只是為前線保障,還得為轉運糧草軍民主持公道,我要做的事還有許多!”王培安低聲呢喃道。

很顯然,他採納了朱景洪的意見。

王培安是個果斷的人,第二天他就表現出了不同姿態,只因其主查方向已不再是貪腐,而是巡查各衙門轉運糧草的情況。

幾天之後消息傳來,這讓甘肅大批官員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