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白的 作品

第三百五十五章 剛猛的公羊儒

 “公羊儒一脈,最廣為人知的應當是董仲舒董聖。”聞夢皺眉:“不過這一脈的收徒極為嚴格,現少有弟子在世。”

 僧人這時卻道:“小僧倒是聽方丈說起過,說公羊世家的人不拘小節、豪爽奔放,卻不是世人想象中睚眥必報的樣子。”

 中年道士猜測:“這大復仇之理,可是與董聖所言的‘大一統’之理相當?”

 青年道士沒說話,而是看著林柯,等著林柯講解。

 林柯又笑著看向小二和阿水:“你們可知曉?”

 “大復仇?沒聽過。”小二晃了晃腦袋:“難不成還有小復仇嘛?”

 阿水也搖了搖那碩大的牛頭,不過眼神深處似乎有光芒在閃爍。

 林柯微笑:“大復仇,即以復仇為大!”

 眾人恍然。

 而林柯則是在亭中邁步,口若懸河:

 “《禮記·曲禮》雲,父之仇弗與共戴天,兄弟之仇不反兵,交遊之仇不同國。”

 殺父之仇不共戴天,無論仇人在哪裡都要找到殺死他。

 兄弟被人殺了要隨時帶著兵器準備報仇,而朋友被人殺了要麼你為朋友報仇,要麼離開這個國家,反正不能和他同處一國。

 “……此為孔聖之語,孟聖亦有言:吾今而後知殺人親之重也,殺人之父,人亦殺其父,殺人之兄,人亦殺其兄!”

 你殺我爹,我就可以殺你爹。

 你殺我兄弟,我就可以殺你兄弟。

 孔孟儒學直截了當,根本不講那種莫名其妙違揹人性的道理。

 當然了,所謂的復仇,只是對於仁之一字的解釋。

 仁的概念包括孝、悌、忠、信、禮、義、廉、恥等,其中孝在第一位。

 這種順序包含了儒家對“人”、對“我是誰,我從哪裡來,到哪裡去”的哲學思考。

 不像宗教文化認為人是上帝創造,所以自己的生命是上帝給的,感恩的是上帝。

 孔子認為,人的生命是父母給的,父母不但懷胎十月生下自己,還含辛茹苦的養大,所以恩情包含生恩養恩。

 此恩何以為報?以孝為報。

 這是儒家的倫理基礎,故而古代中國多以孝治天下,也有舉孝廉,甚至一個人如果孝順,還會得到聞者的讚歎和貴人的賞識。

 既然“仁”是分親疏等級的,那麼為父母親朋報仇就有了道德基礎,因為對他人的“仁”不及對父母親朋的“仁”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