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第64章 換親

 龔夫子與夫人感情和睦,兩人育有一兒一女,因著早些年專心讀書,一雙兒女都不大,十二上下的年紀活潑可愛。

 阮柔自然帶了禮物,給兩個孩子的分別是一套不錯的筆墨,以及一匹棉布,並不貴重,權當聊表心意。

 感念龔夫子的提攜,阮柔前些日子趕工特意制了兩條抹額,試驗了二十幾條,方才出來兩條帶著特殊屬性的,一條藍色的帶有“專注+5”,一條杏色的屬性“健康+3”。

 龔夫子與龔娘子態度都十分慈和,其實真算起來,龔夫子不過才三十出頭,只大了將近一輪,可為人夫子,待宋元修這個學生更是萬分的周到,這些東西送出去,阮柔也不覺可惜,至於人能不能體會到東西的好,她並不強求。

 兩人來,既是為了給龔夫子拜年,也是為了來問詢出發的具體日期。

 先前只說正月底出發,但彼時不知天氣氣候,也沒有約定好鏢局護送,還得再次確認。

 龔夫子自也是著急的,隔壁金平縣同樣並不富裕,前任蔣縣令是南方人,如今年五十,自從被派到金平縣這個犄角旮旯,在這個破位置待了大半輩子,眼看升遷無望,年前好容易乞骸骨,做夢都想著趕緊歸家,得知接任的人就在隔壁縣,已經幾次三番遞信來催促,搞得龔夫子心裡也直打鼓。

 地方看起來不大好,可好不容易謀來的縣令位置,總不能因為地方不好就不去了。

 論起來,再不好地方的官,都得比老百姓好過,且龔夫子內心還有想要做出一番事業的抱負心呢。

 仔細盤算後,他打算儘早趕去,好提前跟蔣縣令交接妥當。

 最終,出發的日子被定在了正月二十三,宜出行。

 攏共不到十天時間,勝在行李都已經收拾好,旁的再無事。

 離開龔家後,兩人都有些神思不屬。

 宋元修是因為要離開自小生活的地方和親人,到底有些捨不得,阮柔卻有一件事掛在心頭,那便是託付到樂山廟的屏風。

 那扇屏風不拘以後能不能用到,總歸是件珍貴物,不交代幾句,她著實不放心。

 遂暗下里鼓搗了宋母,正月十五去廟裡上香為即將的出行祈福。

 男人們是不去的,宋母想著明日就要正式分家,帶了一屋子女眷一起,家家有要求的,自己去添香油錢。

 人多了,阮柔想要離開眾人視線單獨去找明悟師傅也不大容易,最後還是明悟師傅主動讓小沙彌來喊她去隔壁殿堂。

 宋母見狀,越發堅信這個小兒媳是個有福氣的,對於小兩口分家後的日子也沒那麼擔心了。

 時隔多日不見,阮柔發現,明悟師傅明顯老邁了幾分,還不住咳嗽,聽說是病了一場,本就上了年紀的身子愈發衰弱,也不知還能撐多久。

 其實,即使她不來,明悟師傅也得去找她了。

 乾朝拜佛之心頗豐,,故而寺廟也十分之多,即使樂山廟這樣香火不盛的,與其他寺廟也時常有來往,此次,先前一個從樂山廟出去的大和尚,論起來還是明悟曾經的徒弟,名叫明光的師傅,就傳了一個消息過來。

 皇家那位身體不大好,京城的皇覺寺作為官家寺廟,號召全國的寺廟為聖上祈福,一時間,各色手抄經書等物絡繹不絕往京城皇覺寺而去。

 當然,這些並不全是各家寺廟都是多少熱心,而是這位聖上因為打小身體不好,對於佛道頗有研究,如此方才有了乾朝寺廟豐盛的狀況。

 說句難聽的,若這位走了,再上來那位還不知是個什麼德行,若再有個什麼爭鬥,屆時他們的日子恐怕也不好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