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第66章 換親

 天差地別,鐵勇只能想到這個詞,偶爾他也會去想,大娘會不會後悔當初選錯了自己,甚至不敢去看大娘的眼睛,可事實他卻知道,毋庸置疑,大娘無時無刻的埋怨、對比以及偶爾怨憎的眼神,都充分說明了一切。

 每當這時候,鐵勇就會想,如果當年一切未曾發生變化,或許會更好,那樣的話,即使宋元修始終沒中、或者他碌碌無為,都是一開始註定,而非個人的選擇,不是嘛。

 作為大娘口中無用的男人,鐵勇無數次都很想要,放她和離讓她去另找她口中有用的男人,不拘是宋元修或者是其他人。

 但看著尚且年幼女兒的稚嫩面龐,他就再也說不出口,小小的一個孩子,不論是沒爹還是沒娘,都是一件很可憐的事情,所以只要大娘沒有提出要離開,他就會盡力去維持這個家的完整。

 要說委屈,大娘自覺比鐵勇本人委屈無數倍。

 若不是做了那個匪夷所思的夢,提前知道了鐵勇會有大出息,她怎麼可能會放著好好的秀才公不嫁,反倒挑了個家境不咋地的獵戶呢。

 家無恆產,腦子也不夠活泛,成日指著這幾畝地過活,辛苦好幾年,才勉強達到宋家分家後的日子,也不知一通折騰是為了什麼。

 至於離開鐵家,她是從沒想過的,至少這輩子不可能了,女人守寡再嫁尚且嫁不到好人家,她若是和離,絕對會被爹孃再賣一次好價錢,屆時指不定又是什麼窮困的老鰥夫。

 偶爾,她也會做夢,夢見當初姐妹倆的婚事一切照舊,成為秀才娘子的是她,而掙扎在泥地裡的則是二妹,夢裡有多麼滿足,夢醒後就有多麼失落。

 久而久之,她甚至產生了一種錯覺,當初的那個夢,或許並不是她能看見的未來,其實也不過一個夢而已。

 因著鐵勇始終沒有富貴起來,更別說當大官,阮母早已認定這個大女兒滿腹謊言,說不定就是瞧中了野男人故意誆她,故而已經不大來往許久。

 或許生於阮家就是他們一生中最大的不幸。

 大娘自覺自己已經陷入了泥沼,這輩子再無掙脫的可能,至於二孃,早已聰明的擺脫了孃家的陰影,而一直自持激靈,跟小弟關係極好的三妹,也未能擺脫阮家的坑。

 小弟平安眼看著就要長大,家中房舍未能翻修新蓋,家中存銀不多,兼之平安本人驕奢淫逸,長了副肥頭大耳的模樣,卻半點不會下地幹活,哪個好人家的姑娘願意把女兒嫁過來。

 阮母在家與阮父一起罵著那些人家狗眼看人低,私下裡卻又計劃著將三娘賣一個好價錢。

 三娘再是怎麼憑藉和小弟關係好,跟爺奶以及爹孃抗衡,遇上傳宗接代的大事,壓根沒有可比性,也只能任由人賣個好價錢。

 到底是三娘心狠,想著嫁給哪家的老鰥夫也是吃苦受罪,倒不如嫁去鎮上給人做小妾,好歹一輩子有個指望。

 阮家父母高高興興把女兒賣了十兩銀子,前腳人剛出門,後腳就開始商量怎麼修繕家中房屋,給看中的女方家下聘禮,還指望著吸血三女兒供養一家子的美夢,可惜三娘繼承了爹孃的性子,同樣翻臉無情。

 進了大戶人家後,再也不見孃家人,全當十兩銀子結清了。

 至此,阮家三個女兒各有了歸宿,或好或壞,或是她們自己的選擇,或者壓根沒有選擇。

 直至七月底,宋家小子再次去府城參加科舉,吳山村不少人投來期盼的目光,卻也沒有人真的上門說些什麼。

 宋家早已分家,宋父年歲已高不適合奔波,幾個兄長更是有自家事要忙,誰也騰不出空來陪著宋元修去省城一去半個月。

 最後,阮柔和宋元修商議,他們倆自己去,再要大哥家的侄子幫忙跑跑腿,也就夠了。

 他們也不是當初沒見過世面的人,在金平縣的日子,不說達官顯貴,形形色色的商人農戶,算是見過不少,壓根不杵這些,若不是秀才名下不能有下人,他們其實是想買一個下人陪同的。

 好在大侄子沒出過遠門,很是樂意出去見識一番,高高興興收拾了行李,預備跟著小叔一家出院門。

 宋家下一輩從字成,大侄子名宋成傑,可見長輩對他的殷切期盼,可惜這年頭,只要不讀書,一輩子就只能當個鄉下人。

 也不知宋父宋母怎麼商量的,臨出門前,兩人愣是擠出來十兩銀子硬要塞給他們。

 “不用。”宋元修直接開口拒絕,他性子一貫這樣,說不出軟和話。

 “爹孃,我和元修這些年也攢了點錢,夠這次去府城的了,就不勞你二老破費。”阮柔同樣委婉拒絕,二老跟著大房養老,他們若真接了這筆錢,宋父宋母恐怕也要在宋大哥大嫂面前低一頭,索性不要來的輕省。

 宋母很是有些無措,“也不多,你們就接著吧。”其實他們還是有些愧疚的,當年明明私底下跟小兒子說好了,他們的錢財會盡量供小兒子讀書,可最後大頭都花在了重孫子頭上。

 手心手背都是肉,給了這個他們心疼那個,給了那個他們心疼這個,可無奈錢就這麼多。

 這筆錢阮柔到底沒接,將宋父宋母恭恭敬敬送出了屋子,看著滿面沉重的宋元修,阮柔故作輕鬆,“咱們的錢是真夠了。”

 “嗯。”宋元修繼續點頭,只是趁著最後一點時間,爭取努力再多看點書。

 其實科舉的書早就看了無數遍,可越臨近考試,越不安,總想著再盡點力。

 七月底,僱了一輛牛車,照舊去鎮上與秦春生會合。

 三年時間,兩人都有了不小的變化,秦春生尤甚。

 當年,兩人同中秀才,宋元修沒有更多資源,被龔夫子帶在身邊悉心教導,而秦家則是尋了門路,進了府城有名的青雲書院,有了名師教導,可謂進步匪淺。

 若說開始他們不知秦家走了何門路,後來大概也知道了,因為秦春生娶了青雲書院一位夫子的女兒,其與秦父當年在趕考途中認識,對方同樣看好秦春生的才華,這才捨得將女兒下嫁,同時以夫子的名義給了入學的資格。

 若說宋元修此番考中的幾率在五成,那麼秦春生則足足有七成。

 兩人雖是同年的同窗,又有著多年相交的友誼,宋元修倒沒有什麼不甘憤懣之情,相反倒很是為對方感到高興。

 阮柔聽了也不禁感慨,有時候讀書這條路就是看人脈、看錢財,宋家一樣不佔,能有如今已是極好的了。

 與此同時,她覺得宋元修的性子是真的好。

 出於農家,被爹孃兄嫂一路供養,沒有養成驕奢的性子,有讀書人的情高,卻不會過於目下無塵。單看其與爹孃兄嫂,族中長輩,書院夫子及同窗學子,關係都頗為不錯就可看出。

 秦春生的夫人姓孫,出自舉人之家,打小跟著長輩讀書,很有幾分學識,只是阮柔瞧著,其對秦春生尚且有幾分溫和恭敬,對待他們這些縣裡的寒酸學子,頗有些看不上,索性只是同路,並沒想著佔人便宜,也不用強求親近。

 一路到了府城,秦春生計劃著要去岳丈孫家住宿,他們這些人不好跟著打擾,只得另找了客棧住下,分別之際,她隱約看到孫夫人輕出一口氣。

 可以想見,若不是考試前需要回原籍地報名等一應流程,對方定然是不想去祁山鎮那等小地方的。

 到達客棧已是八月初,今年鄉試的日子定在了八月十八,恰在中秋團圓節之後,只是,恐怕不拘是外地還是府城本地學子,定然都沒有人月兩團圓的心思。

 事實也的確如此,不說別人,光說阮柔這邊,僅是當天晚上讓客棧送了一塊月餅,幾人分食著吃過,也就當過節了,至於窗外的月亮,除去記得又大又圓外,誰也沒心思多看一眼。

 他們所住的悅來客棧因著臨近考場,住的多為趕考的學子及其陪考,別說是過節,當日晚上,下來客棧一層的都沒幾個,想來都是趁著最後時間苦讀呢。

 及至到了八月十七,依舊提前一天去考舍報到,提交一應資料,驗明身份,翌日天色未亮,將人送進考場,阮柔等人才重重送了口氣。

 他們能照顧的也就到這裡,餘下的全靠裡面學子自己努力。

 或許是能參加鄉試的最起碼也是秀才,倒沒有太落魄的人家,一個個大多身經百戰,只管回家提前準備好人出來的一切物拾。

 此行三人,他們不得不租了兩間二等房間,回來客棧,阮柔讓宋成傑趕緊回去休息,這孩子估摸比他小叔還緊張,眼下烏黑一片,是不是打兩個哈欠。

 宋成傑不好意思的去了,阮柔則收拾了東西,預備在府城逛一逛。

 其實若有的選擇,她是想日後搬到府城居住的,祁山鎮到底太過偏僻窮困,日常做些什麼都不大方便,可惜,沒有謀生的手段,一切只是空想。

 這一趟,宋元修若是考中,估計要去京城參加會試,而若是不中,不拘是回去金平縣,還是在祁山鎮繼續苦讀,都沒有留在府城的餘地。

 鄉試一連考三場,每場三天兩夜,期間只能窩在小小的考舍裡,不能進亦不能出。

 如此九天過去,關閉多日的考場再次打開,少不得又見證了一番世間百態。

 宋元修經過幾年的鍛鍊,跟著龔夫子沒少跑,臉色雖然難看,可精神頭還算不錯,笑著跟他們進了馬車回去客棧,同樣略洗漱就載倒在床上,第二日下午方才清醒。

 悅來客棧作為考生的大本營,此時客棧一樓已經人山人海,成為眾多考生的天地。

 默卷子的,對答案的,寫感悟的,或欣喜、或心虛,或得意、或沮喪,在成績還沒出來的幾日裡,他們至少還能開心幾分。

 秦春生回孫府給岳丈默完卷子後,休息一晚,便匆匆趕來客棧,恰與下樓的宋元修撞個正著。

 他眉眼間帶著幾分喜色,即使刻意收斂也依舊顯露出幾分,顯然考得不錯。

 他低聲問,“你考的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