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里人家 作品

186. 七零知青的鄉下妻10 兄妹倆樂呵……

 可等真正下了地,體會到以往從不曾體驗過的辛苦跟勞累,那種幹完活後,恨不得直接躺在地裡睡到天荒地老的感受,吃飯時上手痠疼得連筷子都抬不起來,面對沒有多少油水的飯菜,更是一點胃口都沒有。

 那一次過後,他忽然就怨恨不起來了,因為他在學校裡輕鬆上著課的同時,他的兄嫂一直過的都是這樣的生活,如此,他又有什麼怨恨的資格呢。

 會參加高考,其實也是機緣巧合。

 那天吃過飯後,一家子人在飯桌上吃飯,他嫂子忽然提到阮家姑娘也要參加高考,還忍不住嗤笑時,他忽然就起了一個念頭,為什麼人家行,我就不行呢。

 衝動之下,他提出了自己也要參加高考,父母幾乎沒有考慮就同意了,就連兄嫂都只是沉默了會兒就接受,還讓他好好準備。

 事實上那天晚上他就後悔了,後悔自己的決定太倉促,說不定又會給家裡人帶來再一次的失望,會讓他們覺得自己沒出息、沒本事,白讀了那麼多年書。

 所以之後在其他人都十分迫切地複習時,他依舊跟著家裡人一起下地掙公分,只在偶爾的空閒時才會拿出高中課本翻一翻,假裝自己並沒有十分努力。

 但其實,他明明在學校的時候成績很不錯,真的認真複習,未嘗沒有考中的希望。

 就在對方沉默間,阮柔再次開口,“縣裡廠子這幾年都不大招工,等這一屆大學生畢業,高中文憑找工作只會更難,你若是這一次沒考上,下一次還有機會好好複習,但可能也就這一次了。”

 “恬恬姐。”錢洪宇低下頭,先前一直表現得十分無所謂的人,此刻卻將低落擺在了臉上。

 “你年紀也不小了,自己好好想想吧。”說完,阮柔也沒多停留,到底是別人家的事,她提醒一句也是不忍心他因為一時的迷茫耽誤前途。

 錢洪宇遲疑著回家,而阮柔則又與梁書生同行了一段路。

 “你想好上哪裡的大學了嗎?”梁書生問道。

 “我想去京城。”她也沒遮掩,直接說出自己的想法。毫無疑問,這年頭京城與海市是幾乎所有人心目中的繁華都市。

 “京城啊,挺好的,不過我想去海市。”梁書生道。

 兩人家在知青點的不同方向,只並行了幾步距離,很快分開,並沒多說什麼。

 可走著走著,阮柔發現了不對勁。

 從原主的記憶中,她記得跟這人的接觸並不多,就是普通村裡人的關係,見了面會打一聲招呼,頂多因為對方年紀大,態度上要更為和善。

 方才,對方的態度明明有些不對勁,嘴上說著挺好的,可聽上去的語氣卻像極了“可惜了”,可惜什麼呢,她猜是兩人對大學的期望也不在一個地方。

 或許,他曾經喜歡過阮恬恬這個姑娘。但時過境遷,那點子情愫既然在上一世沒能碰出什麼火花,這一世自然也不該再有什麼。

 很快將這些念頭拋下,阮柔回到家,跟阮父阮母說了些打聽到的消息,第二天,便如常跟著一起下地掙公分。

 如今天寒地凍,地裡的活計並不多,但總歸不至於叫人閒著。

 忙碌中卻始終沒有再接收到任何關於高考的消息,從一開始的期盼、到後來將事情遺忘在腦後,前後也就半個月的功夫。

 村子裡的知青已經陸續回城,只剩下一兩個實在不甚寬裕的留在村裡過年,勉強讓阮父對上面領導有了個交代。

 早前地裡的糧食交過公糧後,已經按照大家全年的工分分了下去,今年風調雨順的,糧食產量不做,眾人心中更添上了幾分歡喜。

 隨著臘月的臨近,村子裡過年的氛圍越來越濃,如今大家最渴盼的事情就是殺年豬。

 在鄉下人眼裡,殺年豬就是一項不亞於過年的大喜事。辛辛苦苦養了一年的豬,好不容易膘肥體壯,就等著過年殺了好吃肉,可不得期盼。

 村子裡殺年豬的日子早已定好,就在臘月二十五,請了隔壁村有名的殺豬匠,那一天就專門為他們村殺豬。

 豬也不是殺了就完全歸自家,很簡單,就跟種地交公糧一樣,養豬也是要交公的。

 像是阮家,養了一頭豬,就得交半頭上去,這年頭,人都吃不好,豬更是吃不肥,饒是再用心餵養,一年下來也不過長了小兩百斤,去掉豬頭內臟這些,餘下的肉可能也就一百五十斤,留在家裡的撐死了八十斤。

 乍一看,八十斤肉很多,可這是一家子一年到頭的肉,阮家人少還好,人多的七八口人也就這點肉,有的半年都撐不到就吃完了。

 這會子也沒有什麼殺豬飯,給了兩個大豬頭、兩條肉,殺豬匠就很高興了。

 阮家的肉,稱著勉強也就八十五斤,這肉還不是全能留下,幾家親戚,各家都得送一些,過年走年禮,一部分,等年過完,肉估計就耗得差不多了。

 但不管怎麼說,吃肉總歸是叫人開心的。

 臘月二十過後,一般村裡就不會安排所有人都下地,只有幾個全年拿滿公分的漢子才有資格。而其餘人,尤其是各家各戶的婦人,拆洗床單被套,打掃家裡衛生,前頭剛忙完,後腳就得收拾家裡的豬肉,該燻的燻、該醃的醃,一時間,整個村子裡都飄散著肉香味,為此,村裡還特意組織了一支巡邏隊,就怕有人來偷肉。

 就在即將過年的喜慶氛圍裡,臘月二十八,鎮上郵局的人冒著寒冷過來,一連送過來五封高考錄取通知書。

 村子裡的人再次被這個消息震驚。

 阮父身為村裡的村支書,作為代表收下了這幾份錄取通知書,不用打開看,光從信封上的頁面就可以知道這幾份通知書分別是寄給誰的。

 顧不得旁人怎麼想,阮父心急得一張張看過去,直到看到第四張,上面印有閨女阮恬恬的名字,那股子急切才終於落到了實處,他抑制不住欣喜,對著旁邊看熱鬧的村民說,“恬恬考上了,恬恬考上了。”

 一連重複了兩邊,他方才掀開第五張,見是梁書生的名字,欣喜道,“嚯,書生這名字沒白喊,瞧,也考上了。”

 村民們有關係好的,已經飛奔跑去通知梁家人,還剩下不少湊熱鬧的,就好奇問,“還有三個莫不都是知青。”

 “都是知青,這三個都回城去了,我先保管著,等明天去城裡給他們打一封電報,看是他們回來拿,還是我給寄過去。”

 屋裡,聽到消息的阮母和阮柔、阮大哥,循著聲兒來到院子裡,就見眾人俱都喜氣洋洋。

 “恬恬的通知書,你看看。”阮父見狀遞過來。

 阮母瞧瞧自己溼漉漉的手,到底沒敢接,阮大哥更是眼巴巴看著,阮父索性直接遞給了女兒,“好好收著。”

 “噯。”阮柔應著,一字一句讀給阮母聽。

 “茲阮恬恬同志,高考成績優異,現被我校錄取,請於二月三日前來我校報到。”

 二月三號,一下子,阮母驚訝了,“這不就剩半個月了嘛。”

 眾人一算日子,還真是,他們自己過日子是用的農曆,臘月二十八,陽曆已經是一月中旬,滿打滿算也就半個月時間。

 有人便道,“路上還有好幾天,初幾就得出發了吧,火者票買了嗎、糧食關係還得轉過去吧?”

 本來正高興著,這一催,立馬就慌張起來。

 阮母問,“當家的,要不下午就去縣裡問問火車票。”

 阮父也是會決斷的人,當即拍板,“下午就去,梁家人到了嗎,要不要一起過去,我順帶把給知青們的電報發了。”

 阮父有得忙,阮母也不閒著,這麼大的喜事,不得請親戚們過來吃頓飯,剛好殺了豬,豬肉還沒送出去,也不用送了,乾脆全部請來吃一頓。

 “對了,你去縣裡別忘了通知她表姐,這段日子多虧了他們一家的照顧。”

 “我知道了。”阮父應著,只覺頭都大了,一眨眼全是事。

 正巧,梁家父母也來了,便商量著一起進城,因著事情趕得急,破例用一次拖拉機,村裡人也沒什麼意見。

 本來阮父還問阮柔,要不要一起去縣裡,聽說是拖拉機,阮柔頓時把頭搖得跟撥浪鼓一樣,“不了不了,我還是留在家裡幫忙吧。”

 請那麼多親戚來吃飯可也不是輕省活,阮父聽後沒勉強,將梁家的通知書給了本人,剩下三封小心裝好,放在了家中最深的大櫃子裡保存,隨即腳步匆匆往縣裡去。

 一路上,幾人先是去了郵局,分別給三位被錄取的知青們發了電報,讓他們速回,緊接著腳步沒聽,又跑去火車站問買票的事情,好在有錄取通知書和介紹信,順利買到了一月二十七的票,路上五天時間怎麼都夠用了。

 緊接著,阮父就與梁家人分開,他先是去杜表姐家,告知了這個好消息,得到一連串的恭喜後,就是邀請他們明天上門來吃飯。然後又跑了縣裡的其他兩戶親戚,關係都不是太近,但大喜事總得上門請一句。

 兩家人聽聞,也都應了,再之後,阮父按照阮母的安排,去供銷社買東西。

 明天家裡請吃飯,糖、瓜子、花生這些都不能少,還得買兩包煙、兩瓶酒,好在剛殺的年豬,不然阮父都得發愁去哪裡能搞到豬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