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六十三章 前世有緣


張周將自己的提議說完,乾清宮內陷入短暫的沉默期。

 
朱祐樘似乎也在思索張周此提議的可行性,最後他點頭道:“朕覺得,也的確該將王越召回京。”

 
“陛下……”戴義馬上覺得很不妥。

 
涉及到人事任免,尤其還是三邊總督這種職位,應當在朝堂上來論,而不是由皇帝跟張周私下裡來商議。

 
張周不作為大臣,他的意見更不應該作為參考。

 
但戴義的反對意見還沒說出口,就被朱祐樘伸手給打斷。

 
“朕自有決斷。”朱祐樘態度堅決,“看看現在朝中人對他的參劾,他遠在延綏,連京師的形勢都不知,不是更憑添擔憂?將有旁騖,兵怎不懈怠?還如何守疆御土鎮守大明邊陲?”

 
戴義登時覺得皇帝思慮周詳。

 
朱祐樘問道:“兵部左侍郎的空缺,先前廷推時結果如何?”

 
戴義回道:“在李介李侍郎病故於任上之後,廷推是以兵部右侍郎王宗彝遷左。”

 
“王宗彝到底資歷還有所不足,他曾也不過是王越麾下的屬官,就讓王越回京,讓他來當這個左侍郎吧。”朱祐樘當即好似是下了決心。

 
戴義試探著問道:“此事若到明日朝堂上,諸臣是否會有反對?”

 
“朕會說服他們的。”

 
朱祐樘說到這裡,笑望著張周,“秉寬,多謝你來提醒朕,先前朕在此事上的確有所疏忽,以為不去理會那些參劾,對王越最好。現在看來,只有讓他回到京城,才是最佳的處置方案,君臣之間不能離心離德啊。”

 
張周道:“臣不過是以他的命數來做提議,並非有意干涉朝政。”

 
“嗯。”

 
朱祐樘點頭,一點也都不介意。

 
張周卻好像突然明白了為何之前李廣一個自詡為道士的太監,居然能左右大明的朝局,看來這位新皇還真是偏聽偏信。

 
不過現在偏信的人變成他了……這就讓張周有點尷尬。

 
那我豈不成佞臣?

 
連戴義他們看過來的小眼神都跟之前有所不同。

 
朱祐樘道:“你說的藥,在何處?”

 
張周道:“臣這兩天剛到京城,還在製造中,回頭會找人送來。”

 
“那好,轉天讓蕭敬找去你,你跟他約定好時間和地點。還有件事,回頭讓他告訴你。你若沒旁的事,先退下……哦對了,過幾日伱到皇宮來,東宮那邊……太子想見你,朕已應允他,記得要跟他講四書五經,不要去牽扯道家方術。”

 
“臣領旨。”

 
……

 
……

 
張周跟蕭敬一起從乾清宮出來。

 
蕭敬態度拘謹,有點不太願意跟張周對視,讓張周感覺到,這老太監開始逐漸把他當對手了。

 
但張周安撫人心可是有一套的。

 
張周道:“蕭公公,在下只是感念王中丞為朝廷立功,如果因為李廣的事,而讓他殞命西北,有些可惜。”

 
“呃……”

 
蕭敬點頭,“張先生,這些事您不必跟咱家解釋的。”

 
“需要的,否則讓閣下覺得我想當第二個李廣,那就不好了,我的目標是要在來年考中進士,以正統的文官入朝,可不想掛在道錄司當道士。再說我與王中丞之間也並無利益糾葛,純粹是從大局出發。”

 
張周的話,果然讓蕭敬的臉色好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