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三十五章 沒有不透風的牆

 
“陛下駕臨!”

 
正說著,皇帝來了。

 
朱祐樘也是步行而來,或許正因為現在他習慣了自己走,來得才遲了一些。

 
當日的朝議也正式開始。

 
……

 
……

 
朝議沒什麼波瀾。

 
但在朝議之後,劉健主動請示,要跟皇帝單獨面見奏事。

 
眾大臣都先出宮等候前去南郊的天地壇,只有劉健暫時留在了午門。

 
“……陛下,宣府和大同等處的奏報,表明最近兵馬有調度,在往偏頭關等地傾斜,另外戶部年前調撥的白銀三萬兩帑幣,本是用作宣府鎮周邊土堡的修葺,似也被挪用……”

 
劉健從馬文升的回饋,近乎可以肯定有這回事。

 
但他還是要從“專業”的角度,跟皇帝表明這件事是自己通過一些徵兆察覺出來的,並非別人有意洩露。

 
朱祐樘聽完之後也沒多少情緒上的變化,他笑道:“劉閣老放心,王威寧在西北用兵多年,他會有分寸的。”

 
劉健道:“可是陛下,如今西北太平,何以要製造事端?”

 
朱祐樘聽到這裡,就有點不高興了。

 
好好說話,朕還是願意跟你劉閣老商議的,但伱不知道為什麼朕要瞞著你?

 
那是因為你們總喜歡拿一些大道理來堵朕的嘴,一旦涉及到軍政,你們就想勸朕要重農桑而輕徭役,講什麼重文治而輕武備,還說什麼大明百姓安居樂業了,西北邊防自然就跟著上去了……

 
這不是你們文官一廂情願嗎?

 
戴義笑著提醒道:“劉閣老,您多慮了,此番陛下不過是讓王威寧在西北進行防禦,怕韃靼人來犯。”

 
劉健道:“陛下,若西北城塞堡壘修築完備,各處的巡防和調度也都處於完善中,何以要擔心至此?”

 
朱祐樘皺眉道:“劉閣老認為是朕杞人憂天?”

 
劉健當然不會這麼說,他繼續道:“陛下,從原本防備重鎮抽調兵馬,彙集於一處,如此會導致各處的防備和增援不足,才是導致西北邊塞危殆的根源。”

 
其實劉健也沒看懂。

 
你王越去西北就算了,把各處的兵馬往一處集結,這算什麼意思?

 
還說你這老小子不是想出兵草原?

 
朱祐樘道:“如果是有徵兆顯示,韃靼人或在二月前劫掠偏頭關等處,劉閣老作何感想?”

 
劉健對這種事自然是不會相信的,他道:“陛下,即便韃靼有此籌謀,但在他們發現我大明邊疆兵馬調度之後,也會另選他處寇邊。九邊各處的防備,不應以周遭邊鎮降低防備來完成,還請陛下多加思量。”

 
朱祐樘皺眉問一旁的戴義道:“王威寧到西北之後,是從宣府和大同大肆調動兵馬?”

 
皇帝很生氣,說好了王越去西北,要靠自己,怎麼還會因為調動兵馬的事,被劉健給察覺?

 
戴義也一臉不解,道:“陛下,目前的情況是,王軍門除了從京營帶走的兵馬,並未從居庸、紫荊、宣府、大同等處抽調兵馬,再說……您也沒給他從這幾處調兵之權限!”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