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四十三章 十口鍋一個蓋


“此人分明是在故弄玄虛,或知曉我等關心何事,便寫一些似是而非的東西,拿來戲弄於我。”

 
謝遷翌日將張周所寫的條子,交給劉健和李東陽看時,還帶著幾分氣惱。

 
身為內閣大臣,紆尊降貴去見張周,竟沒見到人。

 
李東陽不像謝遷這麼感性,他道:“善惡到頭這一句,是在說,張氏外戚將來會造報應?這種話用在這裡,或不恰當,看起來他敷衍的意思更多。劉老怎麼看?”

 
劉健所側重的仍舊是第一句,他微微皺眉:“西北一戰,非有不可?如今尚且是孟春時節,西北已有兩個月未曾有任何狄夷的異動。”

 
三人沒法從張周所給的條子裡找出答案。

 
謝遷將條子收起來,直接放在火盆內燒燬,嘆道:“看來他是打定主意要當個佞臣,江南解元,不過如此。”

 
……

 
……

 
內閣三人沒把張周的提醒當回事。

 
可一進二月,九邊的形勢驟變,一時間朝野之內的大臣也很懵逼。

 
往常年一般都要等秋收時候才可能出現的韃靼傾巢出動劫掠的情況,居然在當年,二月份便起。

 
上來就是朵顏三衛的寇邊。

 
初四一早,奉天殿朝會,便由戴義當眾宣佈此事:“……朵顏等三衛韃虜寇遼東義州,鎮守太監任良、總兵官李杲、都御史張玉退守義州城塞之內,請旨適時出兵。”

 
朵顏三衛在草原部族中算是“老實”的。

 
一般存在感也比較薄弱,但連朵顏三衛都來寇邊的話,如此好似也有草原形勢波譎雲詭的預兆。

 
文官對此的態度也有不一。

 
大多主張不要輕易出兵,要固守。

 
但也有提出大明在遼東防備相對完善,且朵顏三衛實力相對較弱,可以出兵與之接戰。

 
兵部尚書馬文升道:“如今敵情不明,應再派哨騎偵查於遼東以北、草原以西等處,再做定奪。”

 
馬文升到底是有經驗的兵部尚書,他也算是鎮住了場面。

 
結果此事還沒等平息。

 
接下來三天,一直到初七,西北有十幾處地方奏報有韃靼寇邊的情況,一時間狼煙處處。

 
初七上午朝議剛結束不久。

 
司禮監掌印太監戴義便到內閣值房來,請劉健出去商議事情。

 
二人商議很長時間後才回來,戴義又匆忙離開,謝遷瞅一眼道:“看樣子不像是回乾清宮。”

 
劉健道:“是去兵部。”

 
“怎的,又有戰事發生?”謝遷順口問了一句。

 
回過頭看李東陽,但見李東陽沒多少精神。

 
劉健道:“賓之下午便要入簾,若無心於朝事,可先回去籌備。”

 
會試將會在初九開考,而簾官提前進場會在初七這天,李東陽跟程敏政都是主考官,二人也將會在進場之後出題。

 
“無妨。”

 
李東陽更想知道眼下發生了什麼事。

 
入簾之後,將會有二十多天無法跟外界接觸,等他再出來,或許西北的一切風聲都已平息。

 
劉健嘆道:“延綏等處接連奏報有狄夷犯境之象,尤以榆林衛周邊為重,韃靼騎兵輕襲而過,多不戀戰,多處有追擊之勢,並無何斬獲。”

 
謝遷道:“韃靼人還是來了,可為何來得如此之詭異?二月裡,草原各處的草場都還沒青芽,這時寇邊……圖的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