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四十八章 閉門會議

 
馬文升不得不承認。

 
有王越在偏頭關的話,的確是事半功倍,不能以常理來揣度有王越和沒王越這兩種情況。

 
因為王越治軍有方,再加上下面的將士信心十足,立功也有指望,一群孬兵都能超常發揮,更何況本來王越就把太原鎮周圍的精銳都調集起來。

 
“如果打的話,有幾成勝算?”

 
朱祐樘問出個看起來很業餘的問題。

 
從這一點,在場大臣也明白皇帝心中的緊張,或者是在關鍵時候皇帝的功利心態。

 
不談具體情況,只去談勝算幾何,這有點賭的心態。

 
劉健道:“若以王威寧駐守偏關,堅守不出固守待援,勝算近乎十成,但若出城塞背關而戰,戰果難料。”

 
“劉閣老,還是先不談讓王越固守的事了,這不是他的風格。”朱祐樘道,“如果朕沒有用他,或者將他佈置在別的地方,讓偏頭關固守,也並無不可。但如今這情勢,任何的退讓都會令狄夷變本加厲,朕也不希望未來幾年,西北各處總是會有戰亂出現。”

 
以皇帝的意思。

 
這場仗還是應該打的,為的就是打出信心來。

 
隨後朱祐樘對一旁的戴義使個眼色,意思是由戴義把偏頭關周圍的情況再說明一番。

 
戴義道:“諸位閣老、部堂、國公,目前西北用兵已迫在眉睫,便在於草原小王子崛起,過去數年草原戰亂不斷,本認為可以此來削弱草原部族,邊軍可坐收漁翁之利,但草原部族便是越挫越勇,內部兼併未終,犯我大明之事卻也未止。若此戰邊軍退讓,只怕未來幾年,九邊各鎮都要接連遭受草原部族的寇邊襲擾……”

 
這是在表明此戰非戰不可的必要性。

 
等戴義說完,朱祐樘望著馬文升道:“馬尚書你對西北各鎮的情況知根知底,可是認為此有一定的道理?”

 
馬文升道:“回陛下,老臣認為,即便此番韃靼舉重兵襲偏關,但究其目的,仍舊是以劫掠為主,或也會上奏請開馬市等。”

 
朱祐樘點頭:“其實韃靼有關開邊市的奏疏,從去年賀蘭山戰事結束後,就未停歇,但這境況,跟韃靼做了貿易,豈不是在予人長矛攻我之盾?韃靼若是以要入掠為目的,斷不至如此,若要毀關,則有心亂我大明邊備,令我大明兵馬無暇北顧。用心何其艱險!”

 
聽了皇帝的話,馬文升沒再爭論。

 
如皇帝所說。

 
在韃靼主部族,也就是達延部要兼併蒙古右翼的關鍵時候,韃靼傾巢而出攻打偏頭關,其目的除了搶掠,自然是要取得一些戰略結果,以保證明朝不會在他們內部完成吞併之前,有餘力出兵草原。

 
戴義繼續道:“目前以總兵官平江伯陳銳分析敵情的上奏,出兵偏頭關的草原所部,或是先前多次叩關劫掠的火篩!”

 
在場的人聽了這名字,都是不禁吸口氣。

 
雖然達延汗才是草原目前名義上的小王子,但這個火篩……可說是達延汗的“頭馬”,達延汗跟火篩之間名義上是君臣,但其實就是互相依存的,在達延汗統一草原的戰事中,火篩可說是立下汗馬功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