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六十一章 不敢這麼編

 
劉健聽出一些苗頭。

 
皇帝這可能是想借王越大捷,給張周定軍功,甚至是賜爵位?

 
這可是個危險的信號。

 
他趕緊走出來道:“陛下,如今西北戰況仍有諸多不定因素,應調配各方兵馬,防止韃靼以我偏關守備鬆懈,伺機而入。至於論功請賞之事,也當等西北戰事平息之後……酌情而定。”

 
朱祐樘本來就沒急著給張周論功,他也知道這件事必定會遭遇到文官的阻力,也就點點頭沒勉強。

 
“回頭再議吧,不過料想偏關有王威寧坐鎮,韃靼人是不敢再來犯……”

 
大臣稱呼王威寧,多隻是一種熟悉的稱呼,因為這名頭比王越本身的名字很響亮,皇帝這會突然稱呼王越為“王威寧”,這就有一種暗示,告訴在場大臣,朕其實就是要還他爵位。

 
在場自然有很多人對此有大意見的。

 
文官得爵……始終是他人有自己無的事,文官就會拿破壞祖制之類的出來抗辯。

 
甚至王越以前巴結中官、落罪被髮配,甚至是“有悖先帝用人”等之類的託詞,未來也不會少見。

 
只是在這個特殊的當口,大臣有再大意見,也只能先保留。

 
……

 
……

 
眾大臣在三五成群,嘈雜的議論聲中,出宮而去。

 
馬文升和劉健被留下,他們會前往乾清宮,同時被皇帝傳見的,還有英國公張懋、保國公朱暉、成國公朱輔。

 
保國公一脈算是靖難之後武勳得爵的典型,朱暉的祖父朱謙靠京師保衛戰後鎮守關塞,得爵撫寧伯,而其父朱永則是靠成化十五年出兵建州女真,以“擒斬六百九十五級,俘獲四百八十六人,破四百五十餘寨,獲牛馬千餘,盔甲軍器無算”的功勳,獲得世襲保國公的爵位。

 
朱永在弘治九年才過世,是各家第一代國公中最晚得爵,也是最晚去世的一個。

 
保國公朱暉現年已經五十多歲,因為他跟其父當年都曾追隨過王越在西北跟韃靼人交戰,這次朱祐樘順帶召見他的目的,是想派他去西北,協助王越。

 
乾清宮內。

 
文臣和武勳分別列在兩邊。

 
朱祐樘先讓戴義將之前在文華殿說的事,跟在場三名國公也說了。

 
三人的反應比文官可就直接多了,張懋更是喜不自勝道:“可喜可賀,陛下,看來我大明邊陲可平草原群狼,重振封狼居胥的偉業……”

 
“行了行了。”朱祐樘都聽不下去。

 
跟你說點正經事,你張老頭拍的哪門子馬屁?咱能幹點實在事嗎?

 
朱祐樘又望著一旁呆立的成國公朱輔,道:“成國公,令郎在西北,領右軍兵馬,突擊進城,親手斬殺狄夷一名,俘獲俘虜過百,其軍在陣中斬殺狄夷首級也有數百……他初出茅廬,便有如此的英勇,果然是將門虎子令朕欣慰啊。”

 
“呃?”

 
朱輔一聽。

 
這是什麼情況?

 
這在說我兒子嗎?還是說我除了二小子朱鳳之外,還有別的兒子在隨軍?

 
親手殺狄夷一名,俘虜敵軍過百,帶兵斬殺數百韃子……

 
“犬子他,只是第一次從軍,應是並無經驗。”朱輔聽著就覺得離譜,謹慎起見,還是不要承認這是自己兒子了。

 
他是鼓勵讓朱鳳隨軍去西北,能跟著王越去歷練,他當然覺得很好。

 
但如果說王越給朱鳳一路人馬,讓朱鳳輔佐帶兵……

 
朱輔怎麼都會不信的。

 
將心比心,連我這個當老子的,都不可能把兵權給那渾小子,他就是個混吃等死的爵二代,連爵位繼承權都沒有……

 
何德何能?

 
王越是沒長眼嗎?

 
朱祐樘拿出一份戰報道:“知節他勇猛無畏,連朕都沒想到,從他千里之外趕路到京城為公主獻藥,朕當時便覺得他有忠義之風,偏關一戰,他更是沒有辜負朕和王越對他的信任,哦,還有張周對他的欣賞,秉寬的眼光一向都不錯。”

 
朱鳳聽到這裡,已是心潮澎湃。

 
那還真是我兒子啊!

 
這小子……

 
狗屎運踩一次就行了,這怎麼踩起來還沒完了?一次比一次走運!?祖墳冒青煙了嗎?

 
有一點他是聽明白。

 
在兒子立功這件事上,張周是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