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七十九章 君臣利益的平衡點

 
而且文臣也不會容許他回去當兵部尚書。

 
不管是文是武,他王威寧以後都要留在西北,再加上他的身體狀況不佳,自知這輩子很難再有機會去見張周。

 
如此他才會將自己畢生所總結的東西,讓朱鳳帶回去給張周,算是一種託付和信任。

 
“那在下……有機會一定帶回去給張兄。但是他……以後也不領兵吧?”

 
朱鳳想說,你畢生總結,留給別人會不會比留給張周好?

 
王越笑道:“不會的,以老夫這麼多年識人經驗,他志向不低,且他將來入朝為仕後,陛下必定對他器重。若西北還想再有進益,踏平草原從此根絕北患,或只有他一人可成!知節,你跟著他,前途無量!”

 
“哦。”

 
朱鳳神色呆滯點點頭。

 
心裡還在琢磨,張兄這麼厲害嗎?王威寧這應該不是在恭維他吧?既然連王威寧都這麼說,那豈不是說張兄他以後能位極人臣?

 
看來我是該好好巴結一下他。

 
“你一定將東西收好,記得老夫所說的話,老夫也只能幫你到這裡!”

 
王越笑著,隨後就讓朱鳳回去自己消化他的這番言辭。

 
……

 
……

 
二月二十一。

 
早朝。

 
這天一清早,文臣便往午門聚集,三三兩兩言談中,一個消息便在他們中傳播。

 
建昌衛在二月十六發生了地動。

 
“……這不跟陛下所言及的事,一樣?”

 
“上天降下徵兆,看來陛下要清除朝中的蛀蟲!否則大明的柱樑容易傾塌。”

 
一群人幸災樂禍。

 
本來遇到這種事,他們是會好好做一些文章,以災情言事,行勸諫之舉。

 
但現在省了。

 
因為已經有人提前進言,皇帝還採納了,並將建昌伯看押到了詔獄。

 
朝議。

 
朱祐樘到來之後,臉色不冷不淡,好像很多事他是早就料到的。

 
別人對張周沒自信,但他卻深信不疑。

 
“諸位卿家,川蜀的建昌衛剛發生了地動,因為消息很遠,道路不便,以至於到今日一早才有奏報,不知諸位卿家對此有何見地?”

 
皇帝倒也有耐心,上來先要聽大臣的意見。

 
劉健問道:“災情可是嚴重?”

 
朱祐樘嘆息:“不重,但也有房屋傾塌,朕準備著令四川布政使司派人前去賑濟,做好安民之事。”

 
“陛下寬仁為民,是為百姓之福。”劉健說完,在眾目睽睽之下退回到臣班。

 
君臣都看呆了。

 
你劉健出來就說這麼兩句風涼話,就算是你的“見地”?

 
你還真是言辭犀利!

 
朱祐樘又等了一會,見遲遲沒人再出來發言,他心中不由帶著幾分不爽。

 
平時發生災害,不讓你們發表意見,你們一個個都會出來以災情各種聯繫,把一切災害說得好像都是朕用人不察,或是朝中昏暗所致,當初京城久陰不雨,都說是因為程敏政私德敗壞所致,最後朕還罷了程敏政的官。

 
現在讓你們說,你們又都不說了?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你們看這件事,是否有可能,是因為朕寵信建昌伯,令建昌伯驕縱生事,於地方擾亂民生所致?”

 
你們不說,那朕就替你們說了。

 
反正也沒什麼好隱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