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九十七章 保大不保小

 
所有大臣都等著皇帝跟他們商議會試鬻題案的進展,畢竟來日就要放榜,照理說填榜的事在當天就要完成,內簾官的差事也要結束了。

 
朱祐樘卻一直到朝議快結束時,還是沒提任何一句有關鬻題的事,甚至有言官出來提及相關的事,都被朱祐樘喝止。

 
最後由劉健以首輔的身份出來問詢:“……陛下,聽聞會試內簾主考官做了案情的上奏,不知應當以何等方式,應對明日會試的放榜?”

 
朱祐樘道:“李閣老在內簾查過,有四份值得懷疑的卷子,卻並未有涉案人等在內,程敏政也自始至終未曾參與到閱卷,未有任何一名考生是從他手上選上去的,單以他提前鬻題論,題目也是他跟李閣老商議所出,有李閣老的奏疏為證。敢問諸位,還要讓朕怎麼查?”

 
題目不是程敏政一個人出的,批卷的時候程敏政被晾在一邊,結果也沒找出任何有關張周、唐寅和徐經三人涉及鬻題的證據。

 
就問這事還要繼續查,是拿大明的法度當兒戲?

 
在場的文官也很頭疼。

 
關鍵就在於華昶和外間的士子,在議論時壓根就不知道皇帝能另闢蹊徑把程敏政閱卷的資格給剝奪,外面的人傳言說程敏政怎樣利用提前鬻題,跟唐寅他們商量好的,用什麼暗語來把這些人選上去……還說程敏政選一個人上去收多少多少銀子……

 
事傳得是很邪乎,但現在上來第一條就被否了。

 
在程敏政連卷子都沒閱的情況下,說破大天,程敏政最多是可能提前跟外人商議過可能會出的題目,但這種指責要求的證據環節可就多了,考卷都是一樣的,怎麼確定一個人是接受了鬻題還是沒接受?

 
連大名鼎鼎擅於智謀的李東陽在內簾考察了半天,也沒把唐寅等人給逮出來,本身就說明這種鬻題有或者沒有,根本難以從證據上定斷。

 
“那陛下,既然程敏政鬻題本無罪證,那為何又要在內簾閱卷開始之前,將他主考資格剝奪?”

 
出來質疑的是閔珪。

 
在這件事上,閔珪好像比誰都積極,似乎最想把程敏政置於死地的人,就是他閔珪。

 
朱祐樘冷冷回道:“朕為何這麼做,諸位卿家難道不清楚嗎?”

 
閔珪本還要質問皇帝,卻變成被皇帝質問。

 
閔珪差點就要說,我們當然不清楚,隨後他發現謝遷在給他打眼色,讓他不要再說下去。

 
很多人其實也看明白,皇帝提前就把程敏政閱卷的資格給剝奪,除了有考試結束後外間已有風聞外,還因為之前在會試主考都沒定的情況下,程敏政已牽扯到一次荒唐的鬻題案中。

 
這已是第二次。

 
而上一次也是文臣在沒有任何根據的情況下,提出要嚴查程敏政,而當時始作俑者還是本次會試同為主考官的李東陽。

 
到現在很多人都沒看明白,李東陽那次為什麼要在毫無憑據的情況下針對程敏政。

 
很多人這次攻擊程敏政,也是因為從上次李東陽對程敏政的攻擊中找到“靈感”。

 
他們不知道的是,上次鬻題中,李東陽是因為被外間所傳的題目蓋到他心中想出的題目,驚駭之下才提請讓皇帝去查,而不是專門針對程敏政一人。

 
很多人卻會錯意,以為是內閣要將程敏政給拉下去。

 
朱祐樘道:“明日放榜之後,若再有議論之聲,必要有證據方可。朕會繼續查問程敏政和徐經,若他二人無私相授受,朕會還他們清白,若有一些見不得人的事,朕也絕不姑息。”

 
大臣很快就聽出來一些與先前的不同。

 
皇帝非但把張周抽離,好像這次連唐寅也沒了,這意思難道是說……唐寅的嫌疑也洗清?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