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一百九十九章 矛盾轉移法

 
因為已經有了現成的“背鍋俠”,這幾位俠客,自己跑去給程敏政送禮,沒得到鬻題,回頭卻攻擊別人……

 
但凡把事公之於眾,輿論的發洩點就不再是會試的公正性,而在這幾個小人身上。

 
他們的舉動,還斷了別人攀附的門路。

 
以後再想通過會試之前拜訪名儒積累名聲,此路可就不通了。

 
朱祐樘道:“諸位卿家,朕如此處置,你們可有認為不妥之處?”

 
在場沒人願意出來當這個壞人。

 
許久沒在朝堂上說話的李東陽走出來道:“回陛下,臣也認為應當革除這些人的功名,黜落為民,以正視聽。”

 
“好。”

 
皇帝也不著急。

 
反正現在矛盾已經被轉移,或許這幾人中真的有被冤枉的呢?

 
之前是希望輿論早些平息。

 
現在卻是希望輿論再多溜溜。

 
朱祐樘點頭:“李閣老一向是為文人之表率,你的建議朕認為非常恰當。先將這幾人收押北鎮撫司內,審問結束之後,再行懲處!至於其餘曾給程敏政送過禮的人……”

 
本來徐經都以為自己的仕途就此完蛋了,但現在他好像又燃起一些希望。

 
法不責眾啊。

 
又不是隻有我一個人這麼幹的。

 
那麼多人一起落案,要不陛下和諸位閣老、尚書的都手下留情?

 
李東陽再提議道:“以臣認為,若曾有過夤緣求進之舉的,本次會試若有考中,當黜落,可贖杖刑,發地方黜充吏役。”

 
徐經心裡一沉,還是完了。

 
送過禮的,中進士的要被黜,沒中進士的也要交錢贖刑發地方當小吏,那豈不是說以後再沒機會考會試?

 
也僅僅是比革功名的小人強一點。

 
朱祐樘道:“那沒送禮,只是曾有拜謁的呢?”

 
“不問。”

 
李東陽這麼說,其實也是考慮到自身的情況。

 
這麼多人來拜訪自己,送禮的也不少,皇帝沒深追究都算是好的,如果單純只是去見見程敏政,也沒有鬻題的證據,就要問罪,那以後恐怕朝中的大臣和士子都要人人自危,文人之間的社交也要斷絕。

 
“有道理。”朱祐樘此時說這話,其實就是生生在把巴掌往在場文官臉上打。

 
反客為主。

 
朱祐樘又道:“程敏政身為翰林學士,臨財苟得不避嫌疑,有玷文衡遍招物議,令其致仕,居於京師不再過問朝事!”

 
“老臣謝陛下恩典。”

 
程敏政跪謝。

 
他在沒有受過刑罰的情況下,取得致仕的結果,既能平息議論,也能讓自己好過一點,程敏政是不敢有怨言的。

 
朱祐樘又看著蕭敬問道:“對了,張周應該是沒有牽扯到此案吧?”

 
蕭敬微笑道:“回陛下,貢生張周,從開始就未曾到過程學士府上,二人也未有過書信的往來,自然不會牽扯進內。”

 
“嗯。諸位卿家也該聽到,不該再議論,以後還要同殿為臣。”朱祐樘點點頭,也是要提醒在場文官。

 
張周是朕的心腹愛將,你們再談論就有點不識趣。

 
朕就差告訴你們,現在張周已經是進士,你們以後抬頭不見低頭見,對他好點,也是對你們自己好。

 
“唐寅呢?”朱祐樘指了指跪著的唐某人。

 
蕭敬道:“唐寅只跟隨徐經前去拜訪,送禮之事他並不知情,所謂鬻題,也無實證。”

 
朱祐樘道:“那他的事,就不問。至於另外一人……戶科給事中華昶,以風聞奏事,多有不查不實之處,當嚴懲。”

 
涉案的人等,基本都已各自有了歸屬。

 
而剩下一人,也就是華昶。

 
論罪,其實華昶沒罪,但他卻是始作俑者,是將事態擴大的元兇。

 
皇帝更恨華昶非要把張周牽扯進內,這才是皇帝覺得華昶不可饒恕的。

 
“陛下,言官奏事,不該問責。”閔珪道。

 
朱祐樘搖頭:“若所奏皆都不經過詳查,便以道聽途說來奏事,此風一開,朝堂還有何威信可言?令華昶調南京太僕寺主簿,罰奉半年……其餘涉案人等,著三法司以情節輕重,酌情論處。”

 
“事已至此,會試放榜及此案議定之事,可一併對外宣之。”

 
“再有妄自橫議者,與罪者同論!”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