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零三章 寧遠無戰事


朝議結束。

 
皇帝一走,眾大臣還沒等出奉天殿,就已談論開。

 
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勳,都想知道皇帝遼東這一仗怎麼打,所謂的口袋陣布在哪,如何布,還有用多少的人馬,以及誰來主持……全都是疑問。

 
“英國公,幾位閣老,馬部堂,陛下請你們幾位到乾清宮。”

 
蕭敬過來傳話。

 
張懋跨步便走,不做遲疑。

 
內閣三人,以及馬文升同時將目光落在張周身上。

 
謝遷問道:“這位張貢士也要同去嗎?”

 
“不必。”蕭敬笑著回一句。

 
說是張周不去乾清宮,但似乎張周也不急著出宮,大概只是不跟這幾人一起去面聖。

 
要面聖,也是單獨面。

 
……

 
……

 
乾清宮內。

 
皇帝坐在案桌之後,面前只有張懋、劉健、李東陽、謝遷和馬文升五人,身旁也只是立著戴義。

 
眼前有點像是之前商議偏頭關一戰時的場面。

 
馬文升請示道:“陛下,不知遼東應當如何備戰?以何人為都御史,又以何人為總兵官,協同各方作戰?”

 
朱祐樘道:“朕不打算派都御史去,就以目前西北各處的防備,做一些妥善的安排便可。”

 
馬文升聞言眉頭緊鎖。

 
看起來,皇帝還沒太把朵顏三衛放在眼裡。

 
劉健道:“若只是從京師發旨意到遼東,前線來不及籌備,或會使政令不得通達,應有前線統籌之職負責一切。”

 
“嗯。”朱祐樘點頭,“朕準備以安邊伯為遼東總兵官,協同各處守備指揮使等,完成此戰。朝廷派戶部郎中王瓊為監糧官,以偏關鎮守張永監軍,於十日內抵達寧遠。並著令都指揮錢英、守備內官任良配合,調動兵馬協同備戰。”

 
皇帝順口就把所有的安排當著幾人的面說出來。

 
這也讓劉健他們明白,皇帝這不是在跟他們商議,只是跟他們通知一聲。

 
至於是誰給皇帝的這些建議,他們很難搞清楚。

 
李東陽進言道:“陛下,安邊伯年輕氣盛,從未有過實際帶兵經驗,何以要讓他為總兵官?若此戰非戰不可,也當以都指揮錢英為總兵官。”

 
大明的總兵是戰時臨時所設,照理說寧遠的總兵,就該是負責守備寧遠的都指揮使。

 
朱祐樘道:“那還不如以總兵官李杲、右僉都御史張玉來領兵!”

 
李杲和張玉雖然現在仍在西北,但他們軍旅生涯岌岌可危,就在於無論是皇帝,還是朝中大臣,都開始相信他們在之前義州一戰中有虛報戰功的情況。

 
這事可不小。

 
但要說皇帝要追究虛報戰功,卻放過了任良。

 
只能說任良人家是關係戶,在朝中關係很硬,遇到這種事非但沒倒臺,還能繼續協同朱鳳用兵……

 
李東陽在幾人中,以謀略擅長,或許用兵打仗不是他的強項,但這次涉及到朝廷用人,他建議讓寧遠都指揮使錢英為總兵官,根本是考慮到安邊伯朱鳳就是個草包。

 
但現在皇帝直接把李東陽的話給頂回去。

 
在這麼一場大戰中,居然讓朱鳳獨自挑大樑,這不是扯淡嗎?

 
“陛下,若篤定朵顏三衛下一步要襲擾寧遠,是否也該以寧遠地方守軍將士為優先?錢英等於守備將領並無過錯,若就此委命於他人,只怕會……令軍中生疑,上令而下不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