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三十一章 打個措手不及

 
謝遷笑道:“那是陛下,還有張秉寬該發愁的事,不是我們!”

 
徐貫皺眉道:“你這話,是否有點推卸責任了?大明朝的事,不都是我等應該費心的?”

 
他很想說,你謝遷還真是口無遮攔。

 
就算事是如此,但你也不能這麼說啊。

 
說得好像以後西北和遼東再有什麼戰事,讓皇帝和張秉寬去參謀就行,我們可以當不知道了。

 
那以後朝堂上還要我們文臣作何?

 
“行了!”

 
劉健出來發話道,“這兩日寧遠的戰事就該有結果,現在勒令安邊伯等人倉促出兵,結果反而不妙,還是看結果吧!”

 
文官是在一種不甘心中,被劉健給搪塞回去。

 
眼下是沒人說什麼。

 
但就連劉健也知道,有關軍政方面聽誰的問題,可能未來很長一段時間,要盤繞在大臣心頭,文臣和武勳可能自己也都要好好琢磨一番。

 
……

 
……

 
乾清宮內。

 
朱祐樘將張周叫來,也不問具體的戰術,畢竟詳細的張周都已經說明了。

 
“秉寬,還是讓你為難了,早知道的話,就該調王越去。秘密調遣,遼東的外夷不知,到時就能殺其措手不及。”

 
朱祐樘的話,讓張周意識到,這還是個優柔寡斷的皇帝。

 
朱祐樘雖是“孝宗”,也被史家稱出了“弘治中興”,可這種中興沒有軍事進取作為依託,皇帝在治國方面也只是守成而無大作為……其實這更符合道家“無為而治”的觀點,算不上是真的興盛。

 
百姓在這十幾年時間裡,就真能做到吃飽飯了嗎?

 
也不見得。

 
張周道:“陛下,以臣看來,用安邊伯在寧遠,倒也挺好的,若是換了別人在那,或許狄夷還不敢輕易靠近城塞。無法發揮新炮的威力。”

 
朱祐樘一聽,心情也激動起來,問道:“秉寬,那炮到底有多大的威力?”

 
“不好形容啊。”張周笑道。

 
蕭敬一聽,趕緊用期待的眼神望著皇帝。

 
好似在說,看這裡看這裡,我見過那炮的威力,我可以再幫張先生吹一頓牛逼。

 
但朱祐樘之前已聽蕭敬吹噓過一次了,他沒親眼見過,也無須他人再於自己面前形容,除非是張周能說到天花亂墜,或者說……他現在連一門炮的威力,也只聽張週一個人的。

 
朱祐樘問道:“秉寬,你覺得現在勝算幾何?”

 
張周道:“如果是讓安邊伯與狄夷正面交戰,勝算可能只有六七成,但如果是守在城塞內,等著狄夷靠近,先以火炮襲擾,再出兵的話,那就沒有輸的可能了。”

 
這點張周也沒說錯。

 
朵顏三衛在劫掠的時候,是不可能將寧遠城置之不理的。

 
周圍地勢狹長,除了寧遠城這座堡壘之外,就只有一些土堡可以作為防守之用,朵顏三衛出動至少有六七千兵馬。

 
如果他們只顧著分兵搶掠,這時候大明的軍隊集結整頓好,以驅趕家院中的盜賊,那化整為零的他們豈不是隻能夾著尾巴逃走?

 
朵顏三衛只能是派出重兵,先把大明的關城給震懾住。

 
就看駐紮在城外幾里的問題。

 
張週考察過遼東的情況,得知一般朵顏三衛搶掠時,一般都是駐紮在城外十里左右的,也有駐紮到六七里的樣子,到白天起營後則會挪到距離城塞三四里甚至是二三里遠的地方……

 
總的來說就是在大明的火炮和勁弩的射程之外,這樣大明一旦有開城門佈置騎兵的打算,他們會恰當派出兵馬來襲擾,以衝鋒或是騎射等手段,把大明的騎兵給逼退回城關。

 
如果距離得遠,等大明的騎兵、步兵在城門口列隊完畢,他們都未必能掩殺過來,那時也就失去威懾的效用。

 
這時候如果大明有了超出以往射程一倍以上的火炮,對朵顏三衛來說可是猝不及防的,而子母炮的特點就是能快速換“彈夾”,再加上開花彈和霰彈……

 
儘可能快速發炮,就是打朵顏三衛的措手不及。

 
如果一切得當。

 
等大明先放炮再出擊,勝算近乎是十成。

 
……

 
……

 
三月二十八入夜之前。

 
朵顏三衛的先鋒兵馬已經距離寧遠西城門“迎恩門”不到十里,並就此安營紮寨佈防工事。

 
陳銳得知情況之後,急切上城頭去找正在觀察形勢的朱鳳,請示道:“知節啊,不如你給我三千騎兵,我趁夜帶兵襲殺過去,定能讓狄夷有來無回。”

 
還沒等朱鳳回絕,一旁的王瓊皺眉道:“平江伯,你在西北用兵多年,也該知曉韃靼最擅長夜戰,對於襲營等事防備手段頗多。”

 
陳銳道:“那是火篩,不是兀良哈這群崽子!”

 
王瓊嘆口氣。

 
看不起誰呢?

 
你覺得朵顏三衛沒本事,但人家在蒙古內鬥中一直都沒輸,你覺得火篩牛逼,但火篩的精兵還是延伸不到朵顏三衛的地盤。

 
朱鳳道:“張兄給的意見,還有陛下的旨意,都沒有讓我們輕兵出擊,再等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