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三十八章 孰功孰過?

 
……

 
……

 
張周立在那。

 
得了宅子的賞賜,本來是值得高興的事,而且李廣那宅子他在抄家那天就去過,的確是羨慕得很。

 
那大宅子,家裡能住個上百號人了,那還是在京城之內的富貴繁華之地,可不是城外的宅院,價值自然不菲。

 
可真被御賜到自己手上。

 
張周就要琢磨一下週圍人那異樣的眼光了。

 
不過再一想,這群人早就把自己跟李廣劃等號了,有必要在意他們怎麼認為?現在只要在意皇帝怎麼認為,以後在意一下太子怎麼認為,那就足夠了!

 
“陛下。”馬文升走出來道,“如今遼東一戰已結束,不知該以何人繼續總制遼東軍務?先前的右僉都御史張玉,不知該如何論處?以及遼東軍務等事,涉及到寧遠地方的,也該有所決斷。”

 
大概的意思是。

 
寧遠的戰事結束了,之前派一堆“強龍”去壓著“地頭蛇”,事情也該結束了。

 
如果再把朱鳳他們留在寧遠,只怕下一步就會為了軍功犒賞的事,形成京派和地方派的爭鬥,鬧大點就有可能出現譁變。

 
主要功勞在朱鳳身上,加官進爵的也是朱鳳他們,可打仗的事是由地方將士乾的,任良他們就算明知道自己出力不多,但在論功請賞的時候看到別人加官進爵而自己得到賞賜很少,心裡能平衡的?

 
朱祐樘道:“朕本來也該提及安邊伯、建昌伯和平江伯三人的功勳之事。”

 
之前說了半天,都在提張周的功勞。

 
現在皇帝也好像想起來,這場戰事的主要執行人,是這三位。

 
本來功勞也是他們三個的。

 
但為什麼……今天連我們自己都覺得,應該先賞張秉寬?

 
“安邊伯帶兵出征,有勇有謀,執行張卿家的意見可說是非常徹底,此戰功勞巨大,朕準備加封他為安邊侯,賜世券。”

 
“至於平江伯,親自領兵追擊,斬獲頗豐,但其在偏頭關一戰時有過錯在身,也算是功過相抵,勳爵便不動了,加俸祿到一千四百石,調他往延綏,接替成國公,為延綏總兵官。”

 
朱祐樘此時好像終於看出來,成國公朱輔在沒有張周耳提面命的情況下,就是個熊包。

 
皇帝眼中,朱輔連他兒子朱鳳都不如。

 
所以這次陳銳在遼東證明自己之後,皇帝馬上調他去延綏,把最近遭非議頗多的朱輔給替換下來。

 
陳銳也算是……用戰功證明了自己的價值,重振自己在軍中的威望,就算只是加俸祿,以後在軍中也可以揚眉吐氣了。

 
但“陳涼酒”的名,估計一時半會抹不去,除非……王威寧早點嗝屁,不然有王威寧在,無論是“陳涼酒”還是“朱縮頭”,都會活在別人的陰影裡。

 
王越也是大明在西北的軍將中,唯一一個有能力跳脫開張周自立門戶也同樣可以震懾草原的人。

 
王越也很識相,明明可以脫離張周,卻更願意跟張周綁定,這就叫覺悟。

 
“至於建昌伯。”

 
朱祐樘終於又說到了在場文臣和武勳所在意的一個人的事蹟。

 
先前皇帝賞張周時,沒人出來反對,是因為他們覺得反對不了。

 
但現在若是皇帝要輕易給張家老二加官進爵……看我們不把他給參到體無完膚!我們可是清楚記得,這混小子是戴罪去的西北,後來調遼東。

 
戴罪立功不懲罰他就算了,還想賞賜?

 
“……建昌伯此戰,也證明自己不孬,有勇氣為大明立下功勳,甚至還親手斬殺一名敵寇,令朕刮目相看。”

 
“但他先前為禍地方的罪過很大,這次的事,就算是給他減一半的罪過吧。”

 
啥?

 
在場大臣一聽,不對勁啊。

 
皇帝今天是這轉性了嗎?

 
減一半的罪過?那意思是……還保留他一半的罪是吧?非但不賞賜,繼續戴罪之身?

 
能免罪都不免,能功賞不功賞,看來陛下您眼下心中只有張秉寬,連您所鍾愛的張家兄弟,現在都失寵冷落被打進冷宮了嗎?

 
既然如此的話,那幹嘛還把張家老二派去遼東找事呢?換別人去得這功勞不好嗎?

 
“朕準備以建昌伯,隨平江伯一同前往延綏,協助鎮守地方之事。”朱祐樘道,“諸位可有何異議?”

 
之前張周那邊是不好反對。

 
這次大傢伙仍舊不反對,是因為……不想反對。

 
陛下此舉非常英明,臣等十分贊同。

 
謝遷走出來,笑了笑,還沒等說話,別人都在想,你謝於喬這時候出來反對什麼?回去回去!

 
謝遷卻不是為張延齡說話的,他笑道:“陛下,平江伯和建昌伯都已有賞賜,不知安邊伯那邊該如何調遣?”

 
朱祐樘道:“已是安邊侯了!將他調回京,朕會再有敘用。”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