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四十六章 學界之事

 
林瀚本是可以直接拒絕周太后,但那也相當於拒絕了皇帝,以他的清高自傲,本來也能接受去南京當官這件事。

 
可權衡再三,尤其是皇帝對他充滿期許,想讓他來代張周積攢一些儒界的威望,林瀚最後還是答應了。

 
張周道:“林老,跟在下聯姻,是否給您帶來了一些困擾?”

 
林瀚嘆息道:“以你的功名,本來在翰林院中熬個十幾年,也可出頭,只能說你現在出頭太早了,朝中同僚又有誰會認可你呢?老夫也是覺得跟你相識一場,你本質不壞,所做所為都是在為大明江山社稷,陛下又對你充滿期許,你畢竟是出自北雍……老夫也只能勉為其難。”

 
張周想說,這話說得漂亮。

 
合著林老頭你自己就沒為自己將來的仕途考量過?

 
跟我聯姻,基本上能保證你當個北六部的尚書,甚至你能晉升禮部尚書這種別人夢寐以求的職位,你居然在這裡跟我扯是為我好?

 
就算我是你的女婿,別人該怎麼對我,照樣怎麼對我。

 
面子上,張周可不能去挖苦林瀚,拱手道:“在下多謝林老的美意。今日特地帶了一部書,想請林老參詳一番。”

 
“一部書?”

 
林瀚聞言也皺眉。

 
他本想說,就算你是狀元,年紀輕輕的修什麼書?

 
不過再一想,誰說年輕人就不能修書了?

 
張周親自過去,把基本綱要拿出來,遞到林瀚手上。

 
林瀚本也是漫不經心,不覺得這是什麼重要的書籍,可當他翻看第一本,看到裡面的綱要內容,便直接站起身道:“這是……”

 
“此為《諸司職掌》的重修本的目錄,涉及到許多增改,至於具體卷章則在下面那一摞書中。下面也有《大明律》等書籍的綱要,您給參詳參詳。”張周語氣平靜。

 
林瀚沒有繼續往下看,抬頭皺眉望過去道:“秉寬,此書你是從何而來?翰林院讓你帶出來嗎?”

 
林瀚作為國子監祭酒兼禮部右侍郎,雖然禮部右侍郎只是個虛銜,但有關翰林院內的事情,他也很清楚,自然知道從弘治十年以來,大明翰林院中人最關心的事情,就是修《大明會典》。

 
他可不覺得張周有實力能自己去完成。

 
張周道:“翰林院內現修訂的部分,我只是翻看了一下,有的也沒有過眼,剩下都是我自己修撰的。所涉及到的,都是成文的律法、規則等,並不涉及到主觀臆斷,在下怕其中必然有不盡不詳之處,所以只能請林老來幫忙參詳。”

 
“你……一個人?”

 
林瀚也無語了。

 
大明那麼多人,苦心修撰兩年,到現在還沒摸到門徑呢,結果你直接就進門?

 
“拿來,老夫瞅瞅。”

 
在林瀚看來,既然張周你吹了牛逼,那我就要給你好好把把關。

 
就算只是殺殺你的銳氣,老夫我也覺得是有必要的。

 
……

 
……

 
林瀚和張周老少二人也不談什麼聯姻大事,改而研究起《大明會典》。

 
所有的書,張周都給林瀚拿過來,林瀚要一本一本,一卷一卷,甚至是逐字逐句審核。

 
其實張周覺得林瀚也有點吹牛逼了。

 
他張周自問學識淵博,在故紙堆裡打滾多年,甚至是通讀甚至是研究過成書的人,都不敢保證自己能全數記得。

 
而林瀚只是作為一個國子監祭酒,很多行當跟他之間並無直接關聯,他最多隻能在自己所知的部分做出參詳就不錯了。

 
“……這段,有關禮部、鴻臚掌事的,何以會跟先前有諸多不同?”林瀚以為自己挑出了毛病。

 
張周道:“北會同館在澄清坊大街東,正統六年蓋造,弘治五年改作,共房三百七十六間。南會同館在東江米巷玉河橋西街北,亦正統六年蓋造,弘治五年改作,共房三百八十七間。南北二館事於正統六年皆都移於鴻臚寺,如今各王府差使抵京之後,多由禮部接待,但其實應該轉交於會同館,只由鴻臚寺單獨負責。”

 
林瀚皺眉。

 
有些事雖然他不太清楚,但張周所說的卻在理。

 
弘治帝最初要重修的,也只是《諸司職掌》,以明確朝中各衙門所負責的事情,防止出現疏漏和重疊。

 
這也是因為大明從開國到現在,會產生很多問題,律法也應該有增改或者是增加案例的機會,甚至對於一些不合理的職司安排,或是過重、過輕的法律條文做出修改,但這可是一件很龐大的事情,需要認真考究的。

 
而張周就佔了個“先知”的便利。

 
這些東西,本來就是你們自己定好的,我只是拿到你們定下之前,來跟你們做講解。

 
如果你們非覺得我定的不對,那你們就提出來,就當是現在的你們,打未來的你們自己的臉,我樂得看你們笑話!

 
“嗯。”

 
林瀚挑不出毛病,繼續往下看。

 
越看……

 
越讓他覺得震驚,因為其中涵蓋的方方面面,說直接可以當成書也不為過。

 
……

 
……

 
隔壁院子。

 
林庭正在安慰自己的妹妹,林儀也可能是知道自己要出嫁了,她也不知道自己是什麼心情,有時候會流淚,有時候也會帶著一些期待,或者是一些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