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二百七十八章 張半仙非浪得虛名

 
張周道:“本官初來乍到,也沒什麼能賜給百姓的,卻是學了一點皮毛的道家工夫,兩日之後本官准備在宣府之外開壇祈雨。不如等祈雨之後,我們再談談天意如何的問題?”

 
“你……”

 
馬中錫瞪著張周。

 
顯然他在知道張周接納馬儀後,就已經決議要跟張周撕破臉。

 
在歷史上,馬中錫為宣府巡撫三年,也是在弘治十二年乞老歸田的,顯然他已經做了退休的準備,所以也不會再給張周什麼顏面。

 
以後都不打算在官場混了,還需要看你一個皇帝跟前佞臣的臉色辦事?

 
你在京城是可以耀武揚威,甚至在朝堂上以牙尖嘴利,跟閣臣、部堂爭鋒。

 
但到了我馬某人這裡,我可不會給你留什麼情面!

 
否則我馬某人豈不是愧對自己的官聲?

 
朱暉一聽張周的提議,故意一臉驚喜大聲道:“張先生乃是大明的仙師,仙法道行那是無人能及,仙師願意為宣府百姓祈雨,何等氣度?說出去必然是一段佳話!”

 
連國公給張周拍馬屁的時候,都能做到臉不紅心不跳,那小詞說的溜溜的。

 
這更令馬中錫咬牙切齒。

 
張周也笑著對在場圍觀的人宣佈道:“諸位,本官後天在此開壇祈雨,還望諸位也一同前來做個見證!本官乃是奉皇命而來,除了要出塞震懾狄夷,也有安撫軍民,教化百姓的責任,諸位鄉親都請回吧。”

 
張周對馬中錫不加理會。

 
在應付圍觀百姓時,張周卻顯得很有經驗的樣子,一點都不怯場,反而是好似深入基層一般,竟走過去跟普通百姓近距離相處。

 
百姓也沒見過這麼親民的官,他們本來就是出來圍觀看熱鬧的,什麼要人、見證的,還有說什麼天意懲罰的,那都是馬中錫個人說辭,或者說是馬中錫想煽動百姓給張周施壓。

 
但一群連書都沒讀過的普通百姓,哪懂那些?

 
反而是張周的親民,還有張周曾經流傳下的神神叨叨的名聲,讓他們更覺得親切。

 
“張老爺,祈雨能把雨下下來嗎?”

 
百姓中已經有人在高聲問詢了。

 
張周道:“這位鄉親,你問得太好了,我也只能說盡量了!如果上天真因為地方上有貪官汙吏,而不肯降雨的話,我也沒什麼辦法。事在人為!”

 
“那可一定要下雨啊,不然今年糧食可就沒收成了……”

 
“是啊是啊!”

 
百姓都在應和。

 
在他們看來,抓貪官汙吏倒還是小事,讓自己的土地可以豐產,比什麼都重要。

 
馬中錫看著張周反客為主,居然先他一步去煽動百姓,更是覺得來氣,口中嘀咕道:“鼠目寸光!”

 
這是在恨百姓被張周的花言巧語欺騙。

 
你們這群百姓啊,本官在替你們做主,要查辦貪官汙吏,你們居然為了能下一場雨,就被此人給矇蔽?再說了,他說下雨就下雨?他以為自己是誰?

 
……

 
……

 
本來城門口新老官員之間的爭鋒,非要較量出個結果不可。

 
但因為馬中錫提到了天意,張周提到了祈雨,事情就暫時告一段落,也因為馬儀跟著張周入城,等於說馬儀並沒有私逃,馬中錫也覺得張周不肯交人,大可跟朝廷檢舉張周包庇罪犯就行,也沒必要一定要跟張周死磕。

 
人家官比他大,人就是要不來,還能怎樣?

 
總不能派人上門去搶吧?

 
馬儀本身就是總兵官,在城內地位不低,真要動起粗來,還不定誰吃虧,鬧出個軍隊譁變也不是不可能。

 
軍民一行進城。

 
張周也活脫了,進城不騎馬、不坐轎、不乘馬車,改步行不說,還一路上跟圍觀的百姓握手。

 
“諸位父老鄉親,我乃是新任的宣大總制,周邊的事務全歸我管,你們有什麼不平事,可以找我,我為你們申冤。後天我在城門口設祭壇祈雨,諸位都來見證一下啊!”

 
張周似乎生怕這一路上的百姓聽不清楚,不斷重複不說。

 
還拿出個簡單的紙筒所造的“擴音器”,大聲對著沿途的百姓說。

 
不但他自己說,還讓帶來的貼身扈從,錦衣衛千戶孫上器等人一起去說,剛來就玩了個廣而告之的一套。

 
馬中錫這才知道,誰才是煽動百姓情緒的行家。

 
也見識到什麼才叫充分調度輿論的力量。

 
“馬中丞,您看後天的雨……能降下來嗎?”

 
馬中錫身邊的屬官看到這一幕,甚至都開始產生懷疑人生了。

 
新來的張周名氣那麼大,他說後天要祈雨,如果沒把握的話,他能這麼篤定跟滿城的百姓去說?但如果雨真被張周祈下來了,那豈不是說天意站在張周那邊?

 
馬中錫立在城門口都沒打算跟著一起進去,聞言側目瞪了那屬官一眼。

 
屬官垂頭喪氣不敢再吱聲。

 
旁邊有軍將道:“卻不知這位張制臺,比之先前的劉侍郎又如何,聽說用兵如神啊。”

 
馬中錫這才第一次知道,原來張周在大明邊軍將士心中地位是很崇高的。

 
之前宣府內來的“大人物”,是兩年前弘治十年以戶部左侍郎兼前來宣府治理軍餉的劉大夏,而當時劉大夏在宣府就留下了不錯的官聲,但劉大夏來宣府畢竟不是為打仗的,現在朝廷派個宣大總制來,軍隊上下似乎都想跟著張周大幹一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