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一十二章 高門不高

 在場大臣都在繃著臉,只有謝遷已經忍不住笑出來,只是沒笑出聲。 

 張周怕跟讀書人為敵? 

 那小子如果是個怕事的主兒,從開始他就不會在南京城裡讓朱鳳上奏給小公主治病! 

 他入朝前後,也不會天天拿天意說事,把皇帝唬得一愣一愣的,還天天跟我們唱對臺戲。 

 不過再想想,如果張週一切都跟我們文臣一樣,跟我們文臣是為伍的,皇帝也不會對他如此信任……從君王權謀的角度來說,皇帝本來就是想看到臣子之間互相有你爭我奪之心的。 

 以前沒有,現在有了張周,皇帝可真拿他當個寶貝了! 

 “不過朕又思量過,他既肯說,必定是要以大明的安定為先,否則如此會給他自己找麻煩,給朝廷帶來不安的事情,他為何又要提前言明呢?他也不像是有何壞心思,否則他大可當沒有這回事便可。” 

 朱祐樘每句話,好似都鞭辟入裡。 

 就算在場很多大臣都在惱恨張周在汙衊孔家,但聽了皇帝的話之後,他們心中更加犯嘀咕。 

 怎麼想……張周都沒理由這麼做啊。 

 他圖的是什麼? 

 如果這會張周在現場,或許會告訴在場這些大臣,我是想等事後看熱鬧,但如果不提前說,怎麼收買李東陽,又怎麼把孔弘緒放火的事變成鐵案?歷史上孔弘緒放火的事最後可是不了了之的。 

 正因為有我張某人在,孔弘緒他放火的罪才跑不掉。 

 朱祐樘道:“好了,諸位卿家也不必再糾結於此等事,過去就當過去。現在開始廷議朝事吧……” 

 只有李東陽幾人聽明白,皇帝這是覺得事情已經穩了。 

 不需要現在談,要等事後去跟孔弘緒算賬了。 

 皇帝這是把自己擇乾淨,說得好似多體諒孔家人一般,把自己先擺在道德制高點,然後……就等著看孔家笑話。 

 …… 

 …… 

 孔弘泰人在京師,也是從出了宮門的大臣口中得知了有關皇帝在朝堂上所說的話。 

 告訴他的人,正是出宮準備回吏部衙門的屠滽。 

 雖然看起來……事情已告一段落。 

 但身為孔家當事人,孔弘泰明顯能感覺到事情還有個最大的麻煩,那就是就算皇帝提前把事說了,但好像要阻止自己的大哥燒自家的祖廟,好像也來不及。 

 “東莊,陛下都說了,事會提前找人去通知於令兄長。再說這都不過是張周無中生有之詞,天下人又有誰會信呢?” 

 屠滽笑著安慰。 

 為了安慰孔弘泰,他說謊了。 

 皇帝只說提前把事說出來,但並沒有說張周讖言此事發生在哪天,也沒說會派人去通知孔家。 

 本身屠滽也覺得張周不可能那麼準確把人心都給命中,再加上皇帝想息事寧人的態度,屠滽等於是已經在跟孔弘泰說“好消息”。 

 既是為了穩住孔弘泰,其實也是為了得到孔弘泰的贈禮……孔家為了保證孔弘緒的兒子孔聞韶能繼承衍聖公的爵位,這次在孔弘泰入京時,給朝廷官員的贈禮可是非常大方的。 

 而且這種饋贈,近乎於友人之贈,皇帝和朝廷都不會去查的。 

 屠滽自己就喜歡給李廣送禮,他當然覺得這種禮物收得光明正大,而且是多多益善。 

 孔弘泰急切問道:“那先前在下給陛下的上奏,陛下可有……回覆?” 

 “你上奏過?” 

 屠滽皺眉。 

 孔弘泰點頭表示是有這回事。 

 為了跟皇帝解釋孔家的“清白”,孔弘泰還是比較努力的,他怕的不是自己兄長犯事,而是怕兄長犯事之後孔家人都當他是同謀和幫兇,無論如何他都要擺出跟孔家一體的態度,以撇清跟這件事的關係。 

 “那我就不知道了。”屠滽道,“要不這樣,你再去問問閣部,有時間去問問賓之。或者是銀臺那邊……” 

 孔弘泰本來還對屠滽挺倚重的。 

 現在他知道,原來吏部尚書在這件事上也根本幫不上忙,這明顯是超出一個吏部尚書的能力範圍了。 

 …… 

 …… 

 張周府宅門口。 

 此時張府已經換了匾額,赫然已是“尚書府”。 

 張周本來是不會這麼高調的,因為他得尚書職位還是在去西北獲得威寧海之戰的勝利之後,但匾額是東廠給送來的,張家不掛也得掛。 

 這兩天蔣德鐘沒事就跑來,想進府去拜訪。 

 因為皇帝有吩咐,官員不得隨便去張周府上滋擾,甚至讓東廠和錦衣衛在門口執行趕人……平時也就沒什麼閒雜人等來滋擾。 

 但蔣德鍾仗著自己不是官,還是張周的老丈人,就沒事跑來送個禮什麼的,但每次也都是被錦衣衛的人客氣阻擋在外。 

 張仙師的老丈人……不看僧面看佛面,直接轟人怕是不合適。 

 只要不讓這老頭進門,他們面對沒事跑來煩的蔣德鍾,也就當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這天蔣德鍾又跑來,說是想讓張府的人給他送一封信……張周人在西北,可不是誰想給他寫信就能寫的,除非藉助“家信”的名義,把信給帶過去…… 

 不出意外的。 

 就算他不打算進府宅去煩擾張家內眷,錦衣衛連封信還是不打算給他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