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二十三章 當弟弟的先跳為敬

 儒家最講求的是禮教,孔家更是要以此為表率,孔家繼嗣的事情很可能會成為未來大明的典範。 

 孔弘緒是因罪而被奪爵,但問題是孔弘緒的父親孔承慶只有兩個兒子,孔弘泰出生七月便已經喪父,作為孔家的長房長孫一脈,兄弟倆自幼關係可說是非常好,如今即便衍聖公已經落到孔弘泰身上,孔家大小事項基本都是孔弘緒這個大哥做主。 

 正是爵位沒了,但長兄為父,孔弘緒就是有這種獨斷專行的權力,再加上他兒子非常多,在外人看來,孔弘緒無論犯多大的罪過,只要孔弘泰沒兒子,爵位還是要傳到孔弘緒這邊,不然這爵位就要旁落到旁支。 

 張周道:“那就是說,連陛下也沒有決定?” 

 “是啊。” 

 蕭敬點頭,“其實怎麼看,好像……這位衍聖公,都不得不把……唉!目的達到就好,有些事還是要順其自然的。” 

 張周想說,怎麼就叫順其自然? 

 孔弘緒不能繼承爵位,就一定要給他兒子?哪怕現在孔弘泰再生兒子來不及,給他過繼個過去也不是不可,誰說過繼子一定要從孔弘緒的兒子裡挑選? 

 規則定下之後,主動權不都在皇帝這邊? 

 到時還不是皇帝讓你過繼誰去當繼嗣者,就是誰? 

 …… 

 …… 

 錦衣衛北鎮撫司。 

 東廠廠公蕭敬親自駕臨,還帶著張周,這可把北鎮撫司的人給緊張壞了,由錦衣衛指揮使牟斌親自出來迎接,並引路帶二人到花廳內。 

 “張先生、蕭公公,奉皇命,看押孔氏嫡長子孔某,一直都是好生招呼,並未下詔獄,也未曾用過刑罰,平時除了不能出外行走,連孔氏一門的族人來拜見,也都予以放行。” 

 孔弘緒看似是在坐牢,但其實就是在渡假。 

 蕭敬問道:“縱火之人呢?” 

 牟斌道:“已畏罪自盡了。” 

 蕭敬苦笑了一下,隨即望著張周,這才道:“那就是說死無對證?” 

 “這……可以這麼說。”牟斌道,“不過此人乃是孔某的家僕,曾在孔某身前做事多年,要說二者並無聯繫,不足以信服於天下。” 

 意思是,就算人死了,但人就是孔弘緒的身邊人,那究竟是不是孔弘緒委派的,其實也顯而易見。 

 如果強行說二者沒聯繫,除非是把天下人當傻子。 

 張周道:“這好說啊,把結果通知刑部不就行了?” 

 蕭敬生怕張周是不懂東廠和錦衣衛審案的規則,也怕張周不懂涉及詔獄案子跟三法司對接的細節,他解釋道:“除非是有這位前衍聖公的口供,否則無論是刑部,還是大理寺,都沒法繼續探究。此案或也只能不了了之。” 

 換了以前任何人落到東廠和錦衣衛手裡,蕭敬都沒這麼侷促過。 

 因為東廠和錦衣衛有一萬種方法能讓對方屈從,就算什麼都沒做,也能變成鐵案。 

 但問題是,這次來的是孔弘緒,打又不能打,甚至都不能嚇唬,就這樣在沒有人證的基礎上,還沒有孔弘緒的口供,怎麼定罪? 

 案子落到三法司那邊,結果就只能是不了了之。 

 因為三法司的官員都是文臣,連東廠和錦衣衛都不敢用刑,他們更不會用刑,那這案子怎麼看都是一筆糊塗賬。 

 張周笑道:“在我看來,反正也沒結果,還把人扣著作何?把人放可都行!移交給刑部,正好把麻煩事交給刑部,就算刑部再包庇孔氏一族,難道有縱火的案情,他們還能隱匿不報的?案子該怎樣就是怎樣!” 

 “張先生的意思是?”蕭敬替錦衣衛在問。 

 張周道:“這案子,結果是什麼,不重要,就算有十足的證據證明是此人所為,難道這罪名會比他以前所犯的罪更大嗎?” 

 “那……不會。” 

 蕭敬這次也是替牟斌回答了。 

 放個火而已,燒的是宣聖廟,聽起來很嚴重,但再嚴重有女幹yin擄掠和殺人來得更嚴重? 

 只是曾經孔弘緒的罪名,被朝廷給壓住了,外人知曉孔弘緒被剝奪衍聖公,多是認為其逾制,這也是當時朝廷為了保護孔氏一族,算是給孔家人面子。 

 現在張周的意思,那就把孔弘緒的罪過大書特書,最好再給世人搞出個孔弘緒有罪,但朝廷不敢罰的印象。 

 牟斌不解道:“若事態嚴重的話,只怕對朝廷的威望有損,對孔氏……則無大的危害。” 

 張周笑道:“那就找人,以***的方式,讓朝廷嚴查此人曾經犯下的罪過,朝廷最初是要大事化小,並不追究的,奈何群情激奮,到時陛下也不得不勉為其難進行徹查。到那個時候,一個身無功名的前衍聖公,可以隨便用刑和問詢的話……要出結果,還會很難嗎?” 

 蕭敬和牟斌對視一眼。 

 二人都聽懂了。 

 之前抓孔弘緒,給人的印象,是皇帝太著急了。 

 似乎皇帝很心急要給孔弘緒定罪,甚至到現在孔弘緒都一直被看押,甚至連縱火者死了,皇帝都沒有特赦孔弘緒。 

 這會讓文人士子心中起逆反心態,他們會不自覺站在“弱者”一方。 

 張周的建議,則是案子不再由詔獄過問,在這邊算是“結案”,把案子轉交給刑部,讓天下士子以為孔弘緒的罪名是查無實證而釋放,朝廷對其不再苛刻,在這種情況下再把孔弘緒曾經犯的罪,還有這次縱火的細節,全都公之於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