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二章 朱祐樘的壓力

 林庭搖搖頭,也顯得不解道:“秉寬說,以後我們不必太在意這些事情,因為我們會從朝廷六部中獨立出來……我理解的意思是,別人想給設檻也無途徑。” 

 “可能嗎?” 

 唐寅皺眉。 

 在他看來,自己這位師兄好像太理想主義。 

 人在朝廷中隨波逐流,很多時候都是身不由己的,你說脫離就脫離? 

 林庭道:“大概還是要自己開礦吧,如果這些出產都是源自於新開的礦山,那大概就無須用到他人。” 

 唐寅道:“開礦不需要人手?運送也需要人手吧?且身在朝堂,自會在朝廷管束之中。” 

 “伯虎,你我就是辦事的,不必在意那麼多,難道你我想去宣府守鐵礦?還是去大同守煤礦?如今你我的同科,多都還在六部觀政,見了他們我都不知該說什麼好……咱身在朝中當差,有時候就算是在夾縫中,但你我這般微不足道的角色,在意那麼多作何?” 

 林庭倒還是挺想得開的。 

 跟張周辦事,看起來自己現在官職也沒超出一個新科進士所能擔當官職的範疇。 

 但至少前途是比別人好,再加上有資格為朝廷效命,也算是實現理想……在意那麼多勾心鬥角的事……話說兩個新科進士還糾結起朝堂黨派的問題? 

 林庭道:“最近見到那些同年,他們都在問是否有機會進到研武堂內,你我不想做的事,有大把的人想去做。是否能在朝中立足,除了看能耐,也要看態度……秉寬也是為朝廷辦事,到底也沒做錯。” 

 “哦。”唐寅點頭。 

 總還是覺得林庭是在強行找心理安慰。 

 要說服林庭也難,唐寅也只得接受命運的現實。 

 不想上這條船,也跟著這條船航行在大洋上,已無退路。 

 …… 

 …… 

 “秉寬,剛得知的消息,韃靼小王子已撤出寧夏西路,似有東進的跡象。秦紘跟朕說,或是巴圖蒙克有再從偏關等處犯境的跡象,還說可能會進河套……” 

 張周與韋彬入宮見到朱祐樘,朱祐樘又急忙把剛收到的戰報等,拿到張周面前。 

 張周道:“陛下,如今馬上到冬天,韃靼的活動也應該會趨緩。現在更應在意遼東之事。” 

 “唉!”朱祐樘感慨,“北關各處,但凡來點什麼消息,朕就容易多想。有時候想把所有事串聯在一起,卻又不得要領。” 

 說著,朱祐樘就好像個待嫁的新娘一樣,拿出一副坐立不安的樣子。 

 一旁站著的蕭敬笑道:“韃靼小王子撤兵,這對大明來說,應該是好事。” 

 朱祐樘道:“可還是被其掠走人口六人,以及牲口上百……朝中已有人在參劾成國公朱輔未能盡到禦敵之責,對他行參劾之事。連秉寬你……也都被他們非議。” 

 這就叫借題發揮了。 

 達延部出兵三萬騎兵,掠走人口六人和牲口上百,聽起來很多,但相比於韃靼這次出兵的損耗,其實損失已在合理範圍之內了。 

 畢竟那麼空曠的區域,以往就算是摟草打兔子,也不可能只抓六個大明子民。 

 而且這六個人嚴格來說算不算大明的邊民,還兩說。 

 畢竟在寧夏等處,也有很多小的部族是投靠於大明的,這次巴圖蒙克更多是想給這些小部族立威。 

 “陛下,以臣分析,韃靼撤兵,也可能是因為火篩所部已進駐河套,並有繼續西進的跡象。”張周道,“目前看來,韃靼小王子和火篩會在寧夏、延綏等處之外,有一番爭鋒,顧不上遼東之事,這對遼東戰事的推進,有助益。” 

 “可還是沒消息啊。今早的朝堂上,李閣老還跟朕提到,說是若大明進草原後,找不到朵顏三衛的主力交戰,還不如早些撤兵回來,等來年春暖之後再戰。朕當時便有些生氣,語氣衝了一些,告訴他們,一次備戰若無結果,對將士的士氣折損很大,所以非要有所斬獲不可。朝中大臣定會覺得朕過於偏激了。” 

 張周感受到了朱祐樘所承受的壓力。 

 出兵不在朝議的廷推範圍,算是朱祐樘跟他兩個人的決定,如果出兵很順,大臣也無可厚非。 

 但隨著時間推移,戰事遲遲沒有到來,也沒有任何的戰果,在大臣看來就是勞民傷財,皇帝說是自己不在意,還反過頭去教訓那些才唱反調的大臣,但皇帝豈能感受不到那些臣子所施加的壓力? 

 蕭敬眼巴巴問道:“先生,事到臨頭,您也該算算了,這戰事到底有沒有發生?戰果如何?您不是說,事越近,您算得越準嗎?” 

 人事不成,就想聽天命。 

 張周笑道:“按時間推算,朵顏三衛這幾日應該就會西遷,設伏作戰也會在這幾天內發生,短則四五日,長則十日,將會有戰果傳來。陛下稍安。”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