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三十五章 平衡之道

 如此一來……沒有影響到民生,卻還取得了戰場上的勝利,這就叫本事。 

 蕭敬道:“陛下固然想仁孝治萬民,奈何萬民之心,也需要這北方用兵之事,來治啊。如果屢屢大明犯境,而邊軍將士除了固守而無能為力,再給百姓宣講於仁孝,就有助於教化?陛下有時候其實也是別無選擇。” 

 “呵呵。”李東陽微笑道,“蕭公公,你對張秉寬倒還是挺推崇的。” 

 蕭敬搖頭:“若總是如此,倒也還好。可惜啊……自古以來,哪個權臣不是從能臣走出來的?咱家也怕呀。” 

 怕什麼,不需要多說。 

 李東陽就明白了,若蕭敬是說要站在皇帝立場上,就必須要找一股力量來制衡張周,而不能讓張週一家獨大。 

 這是什麼意思,李東陽也就明白了。 

 蕭敬這是既要站在皇帝的立場上,力挺張周所做的事,也要防備張周擅權,影響到大明的安穩。 

 “嗯。”李東陽點頭。 

 這番交談,算是蕭敬正式接掌司禮監之前,內相跟外相之間,就目前大明最大的權臣張周,所做的一次開誠佈公的交談。 

 也不能稱之為結盟,更好像是……講明立場,合作共贏。 

 至於張周,已經在贏了,也不需要跟他們合作。 

 …… 

 …… 

 張週一直到第二天上午臨近中午時,才入宮去面見朱祐樘。 

 而當天一早,有關遼東用兵的細節,已經傳到朝野皆知,只是大臣恪守一個原則,那就是在有戰果之前不去隨便非議。 

 再或者說……當天朱祐樘請假沒有上朝,他們想非議也沒途徑,就算是寫奏疏去勸諫君王,也要個過程,皇帝是不可能隨時批覆這種奏疏的,留中都是客氣的,沒直接硃批罵人那叫對大臣的仁慈。 

 “陛下。”張周跟皇帝相見,卻是在宮後苑。 

 朱祐樘道:“朕今天心情忐忑,這兩天歇息得也不好,晚上睡不著,晝裡又昏昏沉沉,特地過來走走。” 

 張周道:“太醫未有給陛下開幾副安神的藥?” 

 “沒用。”朱祐樘道,“朕其實也知道,普通人大概便如此,除非能找一些寄託,但朕除了這治國之事,還有何能作為寄託呢?” 

 這問題…… 

 張周覺得,這位皇帝理解得很深刻啊。 

 當皇帝的,除了治國之外,當然還可以縱情於聲色,或者跟你未來的侄子朱厚熜一樣,去寄情道教,追求長生…… 

 “北方用兵的事,秉寬你也該知曉了,朕現在倒也不太擔心此戰是否能獲勝,但又想到一個問題,這一戰是薊州和遼鎮兩部的人馬協同作戰,一旦軍功劃分方面,有了爭執,你可有想過如何化解?”朱祐樘身為君王,境界上,張周也覺得挺高的。 

 戰事還沒等發生,不去想輸贏,先想怎麼分功。 

 張周笑道:“有爭執,不是好事嗎?” 

 朱祐樘微笑道:“則還叫好事?” 

 張周感慨道:“有競爭,才有活力,如果派誰去誰就能拿功勞,那功勞在調遣而不在交兵,這也是臣一直都不想讓陛下過分褒獎於臣的原因。” 

 “你……這還自謙起來了。”朱祐樘白了張週一眼。 

 “薊州和遼東兩方出兵,是形勢之下不得已的,無論哪邊功勞大一些,在事後有了爭執,也都給了朝中大臣偏幫和斡旋的機會。”張周道。 

 “怎麼講?”朱祐樘提起興趣。 

 張周道:“一年來用兵,臣認為,所用的都是臣所保舉之人,朝中大臣對此頗有微辭,認為臣任人唯親。” 

 “嗯。”朱祐樘點頭。 

 其實張周說的,不但是大臣所擔心的,連皇帝也不會說對此完全一點想法都沒有。 

 張周用誰誰就能牛逼,以後這些人到底是聽張周的,還是聽皇帝的? 

 張周道:“其實臣也希望,有大臣在戰場上建立功業,是朝中臣僚所舉薦的。現在用人是臣所用,但論功時……就能分出親疏,到時臣僚也會從王憲和陸完二人中做出抉擇,收攬偏幫於誰。” 

 “你這……”朱祐樘皺眉道,“秉寬啊,你說話要不要這麼直接?都是你舉薦出來的人,你卻往朝中大臣那邊推?” 

 “沒辦法啊陛下,每次臣一想用兵,臣僚就認為有問題,想推辭,那為何不以後由臣來暗地裡為陛下謀劃,由大臣們推薦用兵的方式和用兵人選,到時皆大歡喜呢?” 

 張周其實也就明確說了。 

 他就是故意製造薊州跟遼東之間對於功勞劃分的爭端,以此來讓軍中將帥產生一些糾紛,讓傳統文官選擇一邊對付另外一邊。 

 聽起來是為自己挖坑。 

 但朱祐樘何等身份?他怎能不知道朝中的平衡之道?他用張周,也正是想利用張周來平衡朝中文強武弱的現狀。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