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六十八章 宗藩的覺悟


隨著留守於黃海道與京畿道交界之處的四千“聯軍”進入漢陽城後,漢陽城全面進入到聯軍統治之下。

 
名義上是由樸元宗作為聯軍的“副帥”,但因唐寅身為大明使臣的身份,實際上這路人馬為唐寅所控制,在朝鮮國主空缺的情況下,唐寅已經成為實際上朝鮮的攝政王。

 
唐寅要求每天早朝仍舊進行,由他旁聽,朝中形成了李克墩、尹弼商和樸元宗三足鼎立的情況。

 
而樸元宗也著手準備把李克墩和尹弼商一次剷除。

 
與此同時,唐寅顛覆朝鮮政權的消息,在幾日之後,傳到了大明境內,由身在定遼右衛的張周得悉消息。

 
“張師,剛傳來的消息,說是唐主事在朝鮮相助平安道兵馬節度使樸元宗,將國王給廢黜,現在朝鮮國內一片動盪,正是出兵拿下朝鮮的好機會啊。”

 
定遼右衛指揮使宋元過來給張周通傳消息,同時帶來了唐寅快馬讓送來的“朝鮮國書”。

 
張周本還在跟朱鳳商談遼東佈防的事項,聞言把宋元遞過來的國書看過,滿意點點頭:“這位唐主事可算不負陛下的信任,居然做成了一件大事。”

 
朱鳳看過後也是一臉震驚:“就幾千人馬,把朝鮮給……”

 
“不是佔領,只能說是顛覆。”張周笑道,“如果就此想徹底征服朝鮮,三五年之內是不可能平息各處叛亂的,按照既定的流程,應該是在朝鮮國內扶植傀儡國君,同時派兵在關鍵的要隘駐紮,為將來徹底一統朝鮮做準備。”

 
朱鳳顯得不可思議道:“唐教習平時看起來平平無奇的,卻未曾想,能做成這樣的大事,他可真是……”

 
提到唐寅,朱鳳仍舊覺得看不透這個人。

 
明明就是個混吃等死的“江南才子”,以前考中進士之前心比天高,還各種跟張周叫板。

 
怎麼突然就在朝鮮幹成這麼大的事?

 
張周道:“派人去朝鮮傳我的手書,讓他們知道,朝鮮國主設立之事,我已經上奏陛下,由陛下跟朝臣來決定由誰來接替。”

 
朱鳳問道:“那應該由誰來接替?”

 
“知節,你想知道的太多了,這不屬於你應該關心的事。”張周笑眯眯說著。

 
“哦。”朱鳳低下頭,不知該怎麼應答。

 
“不過呢,你的任務也來了,我讓你領兵五千,往朝鮮國境方向推進,由你來給朝鮮施加壓力。”張周道。

 
朱鳳問道:“如此會不會讓朝鮮人以為,我們是要進兵朝鮮?對唐教習的安危不利?”

 
“你錯了,我這麼做其實就是為了給我這個同門師弟震聲威,你以為現在朝鮮內部能服從一個大明使節的管束,是因為什麼?就因為他手上的三百大明將士?還是那五千朝鮮邊軍?大明遼東給他們的壓力,才是促成他們內部完成顛覆的前提條件。”

 
張周冷冷一笑道,“壓力是要逐漸收緊的,一旦放鬆了,他們還不定有什麼陰謀詭計在等著。唐寅這次是做了一件令人敬佩的事,但攻城容易守城難,他可沒什麼治國安邦的經驗。”

 
朱鳳道:“還是張兄你去比較合適。”

 
“切!我大明萊國公,現在不為統治朝鮮,讓我踏足番邦之地?算了吧!唐寅沒經驗,我就多給朝鮮人施加一點壓力,有了這種壓力,就算唐寅的政令再不合邏輯,他們也得遵從。就好像燕山君治理朝鮮,靠的到底是仁義還是手腕呢?”

 
“啊?”

 
朱鳳政治思維仍舊沒有進步。

 
張周不由瞄他一眼。

 
本來他已經覺得唐寅是自己身邊最不爭氣的那個,怎麼現在看起來朱鳳這個最早成名的,卻成了他身邊的短板了呢?

 
又要敲打一番了。

 
……

 
……

 
大明京師。

 
這天朝議之前,一份緊急的奏疏從遼東傳過來,又在朱祐樘還在穿戴袞冕的時候,由蕭敬親自送到他面前。

 
“陛下,大喜……”蕭敬道。

 
“喜從何來?”朱祐樘態度倒還溫和,似乎也見怪不怪,“是秉寬在遼東又打了勝仗了嗎?”

 
蕭敬喜滋滋道:“並不是萊國公,是萊國公的師弟……兵部主事唐寅,親自帶兵在朝鮮國都漢陽城內,將朝鮮國主給推翻了,現在特地上奏請示陛下您敕封新的朝鮮國主。”

 
“是嗎?”

 
朱祐樘本來還沒當回事,等拿過蕭敬手裡的奏疏,看到是張周的上奏時,他登時心情歡愉。

 
“朝鮮遞交的國書呢?”朱祐樘問道。

 
蕭敬道:“一併到京了,奴婢這就讓人給調過來。”

 
“不用……哈哈。”朱祐樘笑道,“幾千人,就能把朝鮮的一國之主給拿下,這個唐寅果然還是有幾分本事,難怪當初秉寬會不計前嫌把他調到身邊。讓朕不能小覷啊。”

 
蕭敬問道:“那現在是否應該下旨讓萊國公出兵朝鮮?”

 
朱祐樘此時已經穿戴整齊,已興沖沖忍不住要往奉天門而去,他笑道:“你不懂。朕跟秉寬探討過,有關朝鮮的問題,要循序漸進,如果一步就吞併朝鮮的話,會帶來最大的問題是朝鮮內部的紛亂。以秉寬所言,朝鮮內部族群認同要高於女真等,自古那片地方便有家國意識,一旦外來勢力將其佔領,只會帶來不斷的抗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