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七十九章 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一行人出城迎接。

 
一排轎子停在了東直門。

 
沈祿下轎子之後,環顧四下,感慨道:“今日來迎的人倒是不少,大概都是來一睹萊國公風采的。”

 
林瀚道:“今日朝鮮之主也會一同前來,百姓或是有觀禮之心。”

 
憑啥說百姓都是來瞧我女婿熱鬧的?就不能是來瞧朝鮮國王熱鬧的?

 
徐瓊笑而不語,隨即有翰林院代表,翰林修撰劉春以及編修倫文敘,還有兵部的郎中、主事等幾人過來,同時還有負責接待的鴻臚寺官員,都需要徐瓊過去指點一下。

 
在徐瓊即將退出朝堂時,朝野上下的官員對他還是很敬重的。

 
別看他是靠跟張家的姻親關係上位,他在朝時也頗受非議,但他在退出朝堂之後,對他褒獎之聲卻愈發增多,也是因為在退下去之後,他在朝的勢力能保全下來……歷史上是靠皇帝的庇護。

 
這就表明,徐瓊是個很會經營派系和黨羽的人。

 
在朝名聲不好,但等我退下,跟我關係緊密的人上位,他們不就會幫我把名聲給找補回來?

 
歷史名聲這件事,不計較於一時啊。

 
……

 
……

 
張周隊伍一行,包括朝鮮晉城大君李懌一行,在浩浩蕩蕩的迎接隊伍中,抵達東直門外。

 
圍觀的百姓早就是人山人海,聽說人來,百姓更是夾道歡迎,那種場面也讓林瀚這個旁觀者,深刻認識到了大明百姓愛湊熱鬧的心理。

 
“張天師……”不遠處還有百姓在高聲喊著。

 
百姓對於張周的呼喊聲非常多,大概就有種追星的感覺。

 
大明那麼多的官員,跟普通百姓之間有聯繫的人太少,百姓想形成一種崇拜心理也難,可唯獨張周……上達天意下知鬼神,中間還能呼風喚雨,幫朝廷打個勝仗,讓大明百姓安居樂業……這對於大明百姓來說,可是偶像的不二人選。

 
以至於就算沒有朱厚照印邸報去彰顯張周的名望,張周的名氣也早就在民間傳播到人盡皆知。

 
“百姓對秉寬的熱情倒是不低啊。”徐瓊遠遠看著使節隊伍,不由發出感慨。

 
林瀚聞言沒說什麼。

 
沈祿笑道:“徐老你是不知啊,萊國公曾以種痘之法救公主,並將種痘傳播於市井,百姓因此而得益,如今無論是江南或是江北,多數人都已種痘,你猜這麼著?大明過去一年,竟無痘瘡時疫傳播的記錄,令百姓稱神啊。”

 
林瀚往沈祿那邊瞅一眼,不由皺眉。

 
百姓是因為種痘的事情,才對自己的女婿這般推崇嗎?

 
徐瓊笑呵呵道:“這也不過是秉寬過去兩年,所做那麼多事中,微不足道的一件啊。”

 
林瀚在這一刻,好像突然明白了,為什麼徐瓊和沈祿會往張周這邊靠攏,而不去巴結劉健和李東陽他們。

 
不是說徐瓊就覺得那群人不待見自己,而是認為……大明的光明前途必然是在張周身上。

 
所謂的傳統文官,也並非看不到這一點,但傳統文臣因為被一些陳規陋習所束縛,他們中的很多人其實是不得不站在維護官員道統的立場上。

 
說白了,反對張周的人,也有很多是被輿論和權勢裹挾,不得不去反對。

 
難道張周對大明有功這件事,連百姓都能看得到,那些文官和勳貴就看不到?

 
誰都能看到。

 
也都想承認,奈何張周“非我族類”,現在有機會以方術、近佞之類的名義去攻訐他,上司和同僚都這麼做,換了一般的官員,再欣賞張周有什麼用?還不是要跟著一起參劾和反對?

 
但徐瓊和沈祿這樣的,本身就已經位居高位,再加上他們本身也受傳統文臣勢力排斥,他們對於張周的肯定,就會更注重表面,無須那麼多彎彎繞繞的東西。

 
“來了!”

 
徐瓊遠遠指了指。

 
眾多官員過去迎接。

 
張周下馬,先過來與徐瓊和林瀚等人行禮,而在張周身後則立著唐寅、朱鳳和徐經等人。

 
“萊國公,久違了啊。”徐瓊很是熱情,“朝鮮國主可在?先拜會一下。”

 
張周笑道:“請。”

 
一行人往李懌的馬車前走過去。

 
趕車人早就對李懌做了通傳,隨即馬車的木門打開,李懌從裡面鑽出來。

 
徐瓊笑道:“不必下車,打聲招呼,一起進城便可。他……能聽懂我說什麼吧?”

 
徐經湊過來道:“可以的,朝鮮國內君臣基本都會大明的語言,溝通很方便的。文字更是以大明的文字為先。”

 
“那就好,交給鴻臚寺的人來接應吧。萊國公,陛下最近可經常提到你,今天你要入宮去面聖,咱路上說。走!”徐瓊伸手過來,一把拉住張周的袖子,好似生怕別人不知道他跟張周是一夥的。

 
這麼直接的舉動,也是讓張周很意外。

 
果然是在朝廷多事之秋,於朝官更迭前夕,這站隊的事情就直接被擺在明面上來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