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九十四章 受害者聯盟

 
這次徐瓊退休了,大臣們感念到當初倪嶽受到了不公正待遇,都想著以他的資歷,回來當個吏部尚書。

 
朱祐樘道:“倪嶽的確有此能力,他留下的南京兵部尚書職位,朕推選萊國公張周,諸位卿家可有何異議?”

 
直接指定人選。

 
什麼廷議廷推的,朕就是不跟你們玩那套了,倪嶽這個人,朕同意按照你們的來,但要把南京軍權讓出來,方便朕的秉寬在南京給朕辦事。

 
劉健道:“陛下,萊國公資歷尚淺,出仕時間也不足三年,只怕是……難以承擔如此重擔。”

 
朱祐樘問道:“那秉寬幾次在西北和遼東用兵,朕覺得他每次做事都非常沉穩,有說他用兵冒進犯險的,在遼東定女真時卻穩中求生不急不躁,各處邊鎮對他的風評都非常好,連曾經對他很有意見的大同巡撫馬中錫,最近也上奏提出讓秉寬去接替他……你們能說,秉寬沒有資歷?”

 
李東陽走出來道:“但他已有武職爵位在身。”

 
“文武不能兼備嗎?”朱祐樘道,“朕又沒有讓他做南京守備勳臣,再說南京仍舊有守備中官、協同守備等,還是你們覺得秉寬去南京,是為了用兵的?”

 
皇帝態度非常堅決。

 
劉健和李東陽也不過是“循例”出來反對一下,彰顯他們的態度,並不是他們覺得真能讓皇帝收回成命。

 
讓張周去當南京兵部尚書,不好嗎?其實從劉健等頂級文臣的角度來說,這是善事一件。

 
既然張周當尚書這件事,是無可阻攔的,那還是讓他當南京六部尚書好了,至少眼不見為淨。

 
“都察院左都御史閔珪,朕已派人查過,並無貪贓枉法之事,但其老邁昏聵,實在難當大任,令致仕還鄉……這幾日吏部推選出新的左都御史人選,至於其它……最近幾日酌情考量,朕也不想一次更換太多的朝臣,一切都以穩定為先。”

 
……

 
……

 
朝議結束了。

 
皇帝沒有在朝堂上大動肝火,看起來一切還在可控範圍之內,但參劾張周的事情……好像被一場冰雹和地震,硬生生給壓下去了。

 
大臣們眾志成城要把張周給幹下去,結果事到臨頭,發現“天意不可違”,在張周那張嘴屢屢能以災異之事開光的時候,大臣還想拿“災異”把張周給攻訐下去,皇帝就會覺得大臣是在故意針對。

 
出了奉天殿,眾大臣變得沉默寡言了許多。

 
屠滽致仕,意味著之前反對張周的排頭兵就這麼結束了自己的政治生涯,看起來調個倪嶽到京,但因從南京到京路途遙遠,至少還需一個多月倪嶽才能到任。

 
吏部的差事,基本要由身為右侍郎,很可能將為左侍郎的韓文來負責。

 
六部其餘的衙門看起來暫時無調動,但皇帝也明確說,是不想一次更迭太多,但最近更換人選上也不會客氣。

 
“怎辦?”

 
刑部尚書白昂側目望著劉健、李東陽等人。

 
他很清楚。

 
屠滽退了之後,下一個就是他,因為戶部和工部有很多事未完成,所以周經和徐貫的致仕要往後推一推,而刑部的差事相對來說接手比較容易。

 
且閔珪跟他白昂關係較近,同屬三法司的當家人之一,現在大理寺卿王軾是沒資格當尚書的,本來接替他白昂刑部尚書人選的人也是閔珪……隨著閔珪致仕,白昂感覺到自己這邊讞獄體系的接班順序,完全被打亂。

 
“再請旨吧。”李東陽不冷不淡甩下一句。

 
這話顯得模稜兩可,讓白昂感覺到,內閣對於三法司這邊好像無法去力保了。

 
也怪之前閔珪跟張周鬥得太兇,在張周入朝之後,但凡朝堂上涉及到張周的事情,閔珪都會出來反對,這次更是把話都說滿了,閔珪只是被勒令致仕,看起來已算是皇帝“格外開恩”。

 
劉健和李東陽走在前。

 
眾大臣也都相繼散去,只有謝遷往後靠幾步,到白昂面前道:“多跟南京的幾位走動一下,問問那邊的事。翰林院那邊……或還有一人會被調回京。”

 
“何人?”白昂不太明白,為何謝遷突然要過來跟他說翰林院的事?這跟誰接替刑部尚書有關?

 
謝遷嘆道:“還能是誰?前面進過詔獄那位。”

 
不用明說是誰,白昂瞬間聽明白,這說的是程敏政。

 
之前六部在考量尚書接替人選的時候,壓根就沒把身在南京掌南翰林院事的程敏政算在內,或者說此人都被忽略了。

 
但在經歷了京師地震之後,皇帝明擺著想用接近張周的人,那作為翰林學士的程敏政,無論是入閣,還是當尚書,都是有資歷的。

 
皇帝很可能會以程敏政入手,入朝之後跟林瀚配合,那往張周身邊靠攏的人,或說是張派,等於是有兩個尚書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