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三百九十八章 張黨不主三邊之政

 
幾人都心呼一聲。

 
我去!

 
還能這麼理解的?

 
張秉寬人在京城,韃靼人就不敢來犯了?那去年巴圖蒙克還不照樣往寧夏打?

 
現在好像韃靼人也看出來了,大明九邊的防備弱項在寧夏,也就是在西邊,所以巴圖蒙克也是瞅準目標一個勁打過去,每次在寧夏所取得的戰果都不錯。

 
朱祐樘道:“難道諸位卿家,就沒有什麼人選能推薦給朕?非要每次朕都問詢於秉寬嗎?”

 
皇帝心很急切,甚至帶有一種不容置疑的急迫。

 
馬文升道:“臣仍舊舉薦前戶部侍郎劉大夏。”

 
對馬文升來說,他認為最會用兵的人,是劉大夏,只有劉大夏調寧夏,才有機會去跟巴圖蒙克正面交鋒。

 
朱祐樘搖頭道:“劉卿家不是已決定起復總督兩廣軍務?如此調他北上,實在也不必要,朕也想在朝中找到可以銳意進取的文臣,最重要的……是要有擔當,不至於每次韃靼進犯之時,都高調固守而不能與之正面抗衡。”

 
皇帝不喜歡劉大夏。

 
因為劉大夏代表的是保守派老臣,講的都是那種穩紮穩打的防守策略,不能令他眼前一亮。

 
“朕本有調新建伯或是偏關巡撫王瓊之意,但他二人現在仍舊揹負重任,如果輕易調他二人前去寧夏,先不論偏關和遼東的戰局,單就對寧夏等處軍務的內部影響,便不是朕所願意看到的。朕更希望找到的是德才兼備的後起臣子,而不是用一些已有戰場聲望的老臣。朕也不想讓秦老尚書,認為朕是認為他做得還不夠。”

 
朱祐樘話說得很委婉。

 
其實意思就是,朕之所以不用王瓊和王守仁,是因為在你們傳統文官看來,三邊是傳統勢力的地盤。

 
宣大一線和遼東都已被張周勢力的人給佔了,如果朕讓張周勢力的人去三邊……光是內部勢力的糾紛,可能就讓這場仗打不下去。

 
秦紘看起來跟張周沒什麼矛盾,但始終秦紘也是你們傳統派系出身的,他也屬於那種老成持重的老臣,如果派王瓊和王守仁去,他或還認為朕瞧不起他,只有派個“名不見經傳”的人,最好還是你們傳統派系文臣所舉薦出來的,才符合各方的期望。

 
“陛下,如若要找到有領兵進取之心的善伐謀之臣……也不是不可,但……需要推舉和遴選。”

 
這次由謝遷出面敷衍。

 
陛下您跟我們要人,我們就要馬上給你推薦一個出來,這不是大難題嗎?

 
怎麼也要讓我們回去商量商量吧?

 
朱祐樘道:“寧夏局勢瞬息萬變,待韃靼小王子破關寇邊之後揚長而去,一切將於事無補,諸位卿家,你們不會到這時,連人選都不是現成的,還要回去再想吧?”

 
皇帝不滿了。

 
你們這些傳統文官,總在攻擊秉寬。

 
現在朕也體諒你們,沒用秉寬的人去主持三邊軍務,最多是把朱鳳調過去,但朱鳳始終是武勳,他用兵也是要聽命於文臣的,現在你們連個領兵巡撫都挑不出來,這不是在打朕的臉,是在打你們的臉。

 
馬文升道:“戶部左侍郎許進,可勝此任。”

 
不是你們內閣也不確定舉薦誰嗎?那就由我這個兵部尚書來了。

 
劉大夏不適合,那就派個“德高望重”的過去,直接派尚書不行,派個侍郎總可以吧?許進到底是戶部左侍郎,一邊調動錢糧,一邊配合進兵,這很合適。

 
朱祐樘道:“不妥。都說了,是以後進之臣來領兵,你們為何就沒聽明白朕的意思?”

 
劉健此時也很焦躁。

 
又要找後起之秀,還要找懂西北局勢的,還要是不讓秦紘覺得反感的……最重要的是當下就要把人給舉薦出來……這難題出得也太大。

 
就在劉健心焦要選誰時,一旁的李東陽道:“臣認為,南京太常寺卿楊一清,可勝此任。”

 
“哦?”

 
朱祐樘本還有些急切和氣惱。

 
聽到舉薦之後,他微微皺眉,並未置可否。

 
李東陽道:“楊一清在陝西多年,熟悉陝西、甘肅、寧夏等處軍務,且其有用兵之謀。”

 
朱祐樘看著一旁的劉健道:“劉閣老你認為呢?”

 
劉健道:“臣也認為尚可。”

 
“嗯。”朱祐樘點點頭,似也在思索這個人是否合適。

 
此時馬文升卻對此有所異議:“陛下,楊一清在陝西時多為督學,即便有熟悉邊地的優勢,但難掩其未在軍政中謀職之弊。還請陛下另選派他人。”

 
說白了,馬文升認為楊一清資歷不夠。

 
上來就當寧夏巡撫,還要主持帶兵出擊,派個尚書去都未必能鎮得住場子,居然找個名不見經傳的楊一清?

 
朱祐樘道:“也未有更合適人選,且事態緊急,朕同意用楊一清出右副都御史,主政寧夏邊務。”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