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零一章 助太子一心向學

 
都說慈母多敗兒,在朱厚照體現出來,就是沒有嚴父,教不出個好兒子。

 
張周續道:“如果太子能通過參加文會,增加學習的信心,回到京師之後更能把心思用在讀書求學之上,那就不單純是在幫陛下和太子,更是為大明的長治久安。”

 
唐寅聽了很無語。

 
果然帽子越扣越大,喊口號那也是張周的專長。

 
唐寅心說,怪不得我仕途造詣不及這位,感情是我臉皮不夠厚啊。

 
程敏政無奈點點頭道:“如此說來,的確是善事一件,可就怕事與願違……呃,是否能一切都按照設想推進呢?”

 
“這不就需要程侍郎鼎力相助?”張周笑眯眯望著程敏政,“太子在文壇的名聲,也要拜託給程學士你了。這對程學士回京上任,可是極有助益的。”

 
程敏政一聽就明白了。

 
感情這是對我的一次考驗啊。

 
幫太子揚名,讓太子可以回心轉意,對學習產生興趣,同時讓皇帝臉上有光……然後我回京城,就可以先當吏部左侍郎,後可以問鼎吏部、禮部尚書之類的,甚至有機入閣……如果這件事都做不好,那張秉寬定會跟陛下說,我沒什麼大本事,然後吏部左侍郎很可能就是我仕途生涯的終點了。

 
士可殺不可辱……

 
“老朽定盡心竭力,這也是身為東宮講官的分內之事。”程敏政拱手道。

 
唐寅瞄了程敏政一眼,心說,要說沒原則,還是你老程的原則像是紙糊的。

 
……

 
……

 
正事說完。

 
到了休閒娛樂的時間……

 
戲臺上沒有出來唱戲的人,而是走出來一長一少兩個女子,生得如姐妹一般,要說是母女……還很牽強,因為張綠水顯得年輕,也就是個十六七歲少女的姿態,而小長今則也比從朝鮮走時長高了不少。

 
“啥人?”

 
戲臺周圍,已有看客在質疑。

 
“別吵吵,這就是這兩天唱小調的番邦女子,不想聽趕緊滾蛋讓地方。”

 
“噓!”

 
眾聽眾皆都屏氣凝神。

 
因為多數人也是“慕名而來”,主要是這對身著異域服飾的女子,顯得很有噱頭,再加上她們唱的曲子,的確辨識度很高。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

 
番邦音樂會開始。

 
先是《送別》。

 
曲子都是張周搬過來的,直接找大明的女子唱,顯得毫無意義,但讓張綠水和長今出來唱,則就顯得很有韻味,聽眾的數量劇增。

 
而且還是在江南相對富庶的地方,大明的江南因為物產豐富,遭遇天災人禍的情況較少,尤其是弘治年間社會開明,南戲在周邊蓬勃發展,各種娛樂項目也應運而生。

 
這要是把音樂會放在京城這種民風相對保守,且百姓接受新事物能力一般的地區,就不太容易打響名頭。

 
二女唱得是全神貫注。

 
沒辦法。

 
這不但是她們謀生的手段,且還近乎是他們立命的基礎,如果不會的話……鬼知道她們的主人,也就是大明那位煞神一般的萊國公,會如何處置她們。

 
再加上唱曲子這種事,對她們來說也沒有多難。

 
最多是把自己所學的唱出來,當好表演著……張綠水前二十多年也就在這種娛人的工作中渡過,也很習慣,只是把招待的賓客,從朝鮮的達官顯貴,變成了大明花錢買票的平頭百姓罷了。

 
一曲唱罷。

 
現場安安靜靜,沒人叫好,也沒人說不好。

 
對於普通人來說,這種唱調太過於稀奇,普通的古琴、琵琶曲,哪有這般婉轉的?

 
隨後是第二曲。

 
是《呼喚》。

 
是為張周為長今量身“打造”,照抄過來的曲子。

 
或許張綠水和長今感受到一股離家在外漂泊如浮萍的失落,也可能是覺得這曲子本身就唱得是她們自己,當她們唱到這一曲的時候,好似更加全身心投入。

 
當唱曲子的時候,下面的觀眾早就忘了爭論有何意義,都是儘可能往戲臺周圍聚攏,連桌上的茶點也都不顧,只為了能聽得更清楚一些。

 
……

 
……

 
第二曲結束。

 
本來還可以有別的曲子,但隨即二女以朝鮮女子的禮數行禮之後,轉身回後臺去了。

 
下面觀眾登時鼓譟起來:“別走啊,再唱幾段。”

 
“再唱兩遍也行!”

 
花錢買了門票的,只聽了兩首曲子,自然覺得不過癮。

 
戲樓的掌櫃趕緊上臺道:“諸位看官都見諒,兩位小主兒乃是貴人門下之人,只是偶爾來唱兩句的,有想聽的請下次請早。”

 
“什麼小主兒?知道這是什麼地盤?讓出來唱,就出來唱!信不信把你這戲樓給砸了?”

 
臺下總有囂張跋扈的。

 
掌櫃也很客氣:“小主兒是跟著咱那位萊國公南下的。”

 
一句話,下面安安靜靜。

 
有人起鬨道:“誰要砸樓來著?算我一個?”

 
“哈哈哈……”

 
旁聽的人都在起鬨。

 
“接下來還有旁的表演,諸位想看就繼續看,不看的話……今天也不再演了,諸位見諒。上人!”

 
戲樓趕緊招呼南戲班子,上臺給唱一些俗套的南戲。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