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一十八章 明爭暗保

 
馬文升把頭低下,他把自己想說的都表達了,此時皇帝想說服他,他全當自己什麼都沒聽到。

 
在這種時候,與人講理是沒用的。

 
就好像王越跟馬文升的區別一樣,王越主張出擊,而馬文升主張固守。

 
雙方在理念上就不合。

 
馬文升半身入土,思維早就固化,就算是皇帝,也沒法用道理來說服他。

 
朱祐樘道:“如今秉寬為大明換取了九邊軍事上的優勢,甚至創造出了幾十年未見的平靖草原的良機,朕想把握機會,好好用他,徹底解決大明的北患。如此……”

 
說到這裡,朱祐樘本想說,勝是秉寬的功勞,輸了朕來承擔。

 
但看馬文升都用他自己的前途,來跟張周做最後的抗爭了。

 
朱祐樘的話到嘴邊,又有點說不出口。

 
秉寬再好,也只有一個……而馬文升等人好歹也是為大明鞠躬盡瘁流過血的人,如果一點都不顧他們的感受,並不是在幫秉寬,而是在給秉寬招恨。

 
“朕同意馬卿家的提議,此戰作為檢驗秉寬戰略的試金石,若得勝,朕調他回京委以重任。若敗,他仍留南京,兩年內朕不會調他回來。”

 
朱祐樘終於下了結論。

 
……

 
……

 
朱祐樘的話音落。

 
乾清宮大殿內一時陷入到寧靜。

 
君臣好似在賭氣,也好像在打賭,而賭注就是張周的前途……贏了“委以重任”,可能是給兵部尚書,但也不排除讓張周入閣之類的騷操作。

 
輸了就讓張周繼續留在南京。

 
李東陽作為“旁觀者”,大概能明白皇帝的意思。

 
他心想,若伯安兵敗,張秉寬短時間內或還真沒臉回來,北方各處也必然進入到固守的狀態,主攻的張秉寬回不回京師其實差別也不大,除非大明能鑄造出足夠多的火器,那才有張秉寬的用武之地。

 
但要是贏了,張秉寬執掌大明軍政,就有了合理合法的基礎。

 
不過雙方也不是完全沒有餘地,畢竟這是在內廷議事時提出來的。

 
就算張秉寬贏了,朝中大臣也可以對此不認;反過來,張秉寬輸了,皇帝也可以賴賬。

 
但好歹也算是為君臣劍拔弩張的關係,做了一定的緩和。

 
“幾位卿家,有關新建伯進兵的動向,朕會第一時間告知於你們,北方用兵之事,朕就多倚重於上聽處諸位了……秉寬如今也還算是上聽處一員,所以有什麼事,朕也會派人通知於他。”

 
朱祐樘之前卸了張周的官職,只保留萊國公爵位。

 
後來恢復了張周兵部尚書、侍讀學士的官職,但沒提過“上聽處行走”這件事。

 
現在皇帝也明確表明了,就算張周當時什麼官職都沒了,但因為入值上聽處本就不是什麼官位,朕從來都沒剝奪他,他仍舊有參與軍機大事謀劃的資格……所以說朕也沒有壞了規矩,之前採納他的意見,以新建伯王守仁從遼北出兵草原,也是合情合法的。

 
對於這點。

 
李東陽也沒脾氣。

 
大概就好像……陛下想聽誰的,您自己看著辦,不用問我們,出了事把給你提議的人找出來背黑鍋就行。

 
……

 
……

 
內廷會議結束。

 
李東陽、張懋和馬文升出來,由小太監引路送他們離開。

 
路上三人出奇的安靜,連話癆一般的張懋都噤聲一句話都不提。

 
待三人分開之後,李東陽到了內閣值房,他把事給劉健和謝遷一說,劉健顯得很氣惱一拍桌子道:“我不認為馬負圖是在限制張秉寬,反倒是有意相幫。”

 
謝遷輕笑道:“但他幫得也合情合理呀?”

 
李東陽道:“話也不能這麼說,馬負圖在陛下面前,對於張秉寬用兵之事頗為氣惱,或許是他本就不認為伯安此次引兵能順利歸來。或是有意給緩和君臣的嫌隙。”

 
君臣有嫌隙,這話從李東陽口中說出來,跟下定論差不多。

 
之前大臣就算知道皇帝對文臣有意見,但也都會矢口否認,或者說是會三緘其口。

 
可現在李東陽也沒什麼避諱的。

 
君臣之間有隔閡,還要否認不成?皇帝現在信張週一個人,也不信滿朝文武,如果我們都不能正視這個問題,此問題也會愈演愈烈。

 
劉健望著李東陽道:“賓之,你認為此戰,新建伯出兵順利,並能成功撤回的機會多大?”

 
“九成!”

 
李東陽毫不遮掩。

 
劉健道:“所以你也認為,張秉寬並不是無的放矢,甚至……他不會做沒把握的事?”

 
“嗯。”李東陽點頭。

 
謝遷笑道:“那賓之你還覺得馬負圖是站在我們這邊的?或者他就是想退,卻總壓著不提,還要展現出跟我們步調一致的姿態。但其實他心中,不知道多想讓張秉寬起勢……王伯安進兵草原,順著大明的關隘走也就罷了,居然敢深入腹地……張秉寬無所畏懼,他怎麼不親自上?王伯安心裡也沒數嗎?”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