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語不語 作品

第四百四十七章 權力分割

 
他跟張周的關係,並不屬於敵對,甚至屬於“互相利用”。

 
張周需要寧瑾在太監中的聲望,幫他穩定人心,為楊鵬接掌御馬監做鋪墊,而寧瑾自己則需要張周的威望,來助他獲取軍功。

 
要知道,不是人人都有資格去跟王守仁混的,現在王守仁算是張周在九邊各鎮的“話事人”,誰都覺得跟著王守仁混一圈,那功勞蹭蹭就落到頭上來了。

 
“陛下最近在為火篩進兵草原不順的事而煩憂,火篩已在過去半個月內,六次發信回來,請求大明出兵協同,照最後兩封求助的內容,他似乎已經陷入到韃靼小王子的重圍了。”

 
張周笑著說道。

 
寧瑾道:“蔡國公之意,是要以西北之兵,對火篩傾囊相助?”

 
張周問道:“寧公公有何意見?”

 
“老身……”寧瑾顯得很謹慎道,“不敢隨便議論如此之大事。”

 
張周笑道:“總要看情況而定的,對我們來說,狗咬狗一嘴毛才是最好的結果。火篩被韃靼小王子所滅,是大勢所趨,他的部族早已沒了先前的銳氣,如果都指望大明的火炮、火銃去協助作戰,那還用他火篩作何?大明自己就去戰了,何須用他?”

 
寧瑾道:“那就是坐視不理?”

 
張周微笑搖頭道:“這還要看三邊秦總制和宣大新建伯等人的決策了,將在外軍命有所不受,一切都要看情況而定。”

 
寧瑾心中奇怪。

 
他在想,這過去兩年,九邊各處的戰略,不都是出自你的策劃和實施?

 
還是說火篩的段位不夠,你就把這種重要的馳援火篩的決策,交給西北邊鎮的將官了?

 
張周笑道:“在這裡也算是為寧公公你餞行了,待你歸來之時,你我再於此把酒言歡。”

 
“多謝蔡國公提點。”寧瑾也沒覺得從張周這裡得到什麼有效的指點。

 
但有一點……

 
看起來張周已經具備了統調他們這些太監的實力,在應付他們方面顯得很自然。

 
他本來還想在張周面前評價一下楊鵬,但想到現在自己跟楊鵬已經成為直接的競爭關係……或許張周這個“上位者”就是想看他跟楊鵬窩裡鬥呢?

 
楊鵬說的話,故意讓他聽到,回頭再對他鼓勵一番,讓他去大同好好辦事……

 
這就是典型弄權之人的手段了。

 
……

 
……

 
寧瑾離開。

 
第三人來訪的,仍舊是太監,是司禮監秉筆太監陳寬。

 
陳寬算是宮裡的老人,在司禮監中地位也很高,要不是皇帝突然重新起用了李榮,他陳寬就是首席秉筆太監並能提督東廠……現在的陳寬則略顯落魄一般。

 
在閣臣和翰苑出身的官員面前,陳寬仍舊能保持不低的地位,足以能得到他人的尊重,但在張周面前,他就顯得底氣不足了。

 
見禮之後,陳寬落座。

 
又是一杯酒,一席話。

 
“這是一份手諭,陳公公看一下。”張周說著,把皇帝的一份詔書,遞到陳寬面前。

 
陳寬警覺性比較高,他先往旁邊站著的小長今身上瞅一眼,還在好奇張周怎麼待客的時候要找個小姑娘在旁站著,卻是想到自己只要不亂說話,那小姑娘應該不會知曉太多。

 
可當他看到面前詔書內容時,還是吸口氣:“……命司禮監太監陳寬。同兵部尚書張周,查選三大營及各監局衛所雜差軍士之精壯者補團營不足之數,其團營之老弱者退出別用……”

 
陳寬道:“陛下之意是?”

 
這份東西,等於是對三大營的一次新老更迭。

 
大明京營很多人都已經老邁昏聵,吃空餉的情況很多,京營的訓練和作戰能力也是大打折扣,這種前提下,如果皇帝未來想“御駕親征”,指望這麼一群歪瓜裂棗一般的京營將士,結果是可以想象的。

 
沒有趁手的軍將和士兵,再好的兵器也是白搭。

 
張周道:“大明京營的軍戶,裁革之事也勢在必行,多少年了,若是不能做到銳意進取,陛下五年平蒙的計劃,恐怕就難以實現。”

 
陳寬心想,五年平草原?這話要是從別人嘴裡說出來,不過是糊弄一下君王,賺取一點政治資本,你張秉寬這是要大刀闊斧改革啊。

 
你不知道改革要觸動很多人的利益,要承受反噬的?

 
“陳公公,我的計劃是這樣的,京營士兵若是不能勝任日常的訓練和作戰之用,僅僅只能完成一些役夫的作為,那就不如讓他們歸於工匠之事,把正營將士的位子空出來,由其餘地方的將士進行填補。未必需要從京師周邊來徵調,這從西北各處調遣精兵前來,也未嘗不可。”

 
張周所要執行的一些計劃,跟後來朱厚照所執行的“外四家”,也就是邊軍入衛很相似。

 
正德時期,因為中原地區發生了劉六劉七起義,京營作戰能力大受考驗,朱厚照聽從錢寧等人意見,從邊鎮調兵馬入戍京城,並從此形成規則,在之後數十年之間算是令京師的戍衛層級高了不少。

 
如果只守著京營那些所謂的“精銳”,而不做任何的變更,想在幾年後以京營為主力來調兵遣將,張周覺得,平草原也就只能侷限在幻想中了。